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决定
发布日期:2018-04-27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8年4月26日  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为扎实推进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绍兴探索,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就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改造提升决心。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着眼于加快绍兴制造强市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证券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将绍兴建设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区。为此,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二、瞄准产业发展目标。围绕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和珍珠等五大重点传统产业,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推动纺织业向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和创造中心转型,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推动化工业向生产清洁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全球高端染料创制中心;推动金属加工业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拓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推动黄酒业向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提升,打造“世界黄酒之都”;推动珍珠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

  三、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积极融入大湾区、大通道建设,深入实施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产业有机更新和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各类园区整合集聚,着力优化布局,推动“产、城、人”高度融合。坚持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同,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上市公司为引领,推进科技、人才、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高端引领、科技金融高效整合、人才智力高度密集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鼓励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中外产业园、浙商跨国并购项目回归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经验。高水平建设“科创大走廊”,整合集聚科创孵化基地、科研机构、高教园区,打造串联三区、带动全市的科创大平台;深化共性产业研究院建设,建成运营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力争覆盖每个重点传统产业集群。积极以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采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发挥好科技大市场作用,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五、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企业改造提升、创业创新热情。深化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绍兴板块”。统筹实施民营跨国公司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小微企业提质、品牌质量提升等系列行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隐形冠军。发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用,加强标准管控,制定实施一批产业团体标准,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充分发挥“产业+市场”优势,利用现代技术全面提升中国轻纺城等专业市场,增强设计、时尚、会展等功能,提升产业影响力。

  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审批集成式改革,实现“一般项目50天”“复杂项目最多100天”。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理念,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积极整合财税、金融、土地、科技等要素资源,精准制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政策并落实到位,创新实体经济服务方式,持续加大减负降本力度。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