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对弘扬社会风尚,倡导奉献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迅速,注册志愿者人数高达数万人。
这些志愿者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领域里辛勤地工作,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奉献着他们的爱心,但目前我市的志愿服务大多是以政府倡导的活动为志愿服务项目,如绿化洁化、拆违、文明创建等工作。自组织的一些志愿者服务组织良莠不齐,缺乏管理,没有形成日常性的志愿常态服务。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重要领域,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组建的社区在运行中还存在管理方式单一,公共服务不足与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作服务,其中80%的人有成为志愿者的愿望,但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还很不够,在社区,90%的孤老残弱等社会弱势群体和社区工作者希望得到志愿服务,而他们中近一半的人却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找到志愿者,与此相应,志愿者中72.26%的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仅仅为2次或以下,造成这一对比鲜明的数据的原因,67.15%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有效组织(或缺乏组织者),24.09%的人认为缺乏可参与的项目。这表明,志愿服务参与渠道的不畅通是影响人们参与热情的主要因素,专门机构和组织的缺乏造成了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矛盾。
为了促进幸福社区建设,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更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建议如下:
建议进一步加大我市社区志工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城乡新社区为突破口,将志愿服务链接到社区服务这一平台,通过加强规范引导,倡导公益理念,培育社团力量,构建服务平台等方式,探索建立符合党政要求、满足群众需要、具有绍兴特色的社区、社团、志愿者(社工)“三社联动”工作机制。
1、 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
按照有专、兼职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者,有适于开展工作的场所并配备办公设备,有投入经费和运行经费,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经常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有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六有”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着力打造志愿服务与需求的对接平台。建议各社区要把志愿服务站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上级部门要将其列入社区工作年度考核。
二、提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1. 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在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理论和政策基础。建议以党委、政府牵头出台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者管理指导意见。
2. 注重项目开发、培育、开发、拓展。培育符合社区居住人群特点的特色服务项目,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与受益面。建议结合当前绍兴中心工作实际,围绕环境保护、健康卫生、文化教育、大型赛会、交通治安、扶贫助困、应急服务等领域开发公益实践项目,加大项目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力度。
3. 创新项目运行方式。建议推广政府购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服务方式,将社区养老、助残、助弱、青少年事务等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由市财政予以保障。
4. 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探索选拔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志愿者,专兼职负责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不断扩大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比例。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根据群众需求,不断调整服务项目和方法,提高志愿者自身的影响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志愿者学堂,要进行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将全员培训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设
1. 是强化领导机制保障。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加快设立市志工指导中心,并做好人员编制落实、配备,统一指导、协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 探索激励机制保障。建议建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的工作机制,以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发展,设立全市广大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纳入择优入党的前置要求等,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建议市旅游部门在公共旅游景点游览方面,给予注册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一定的折扣优惠和免费优惠。
3. 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建议市政府对市志工办和社区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和经费支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以社区为单位予以设立专项经费。并将志愿者权益保护纳入政府法律援助体系予以保障,全面有效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4. 加强宣传工作保障。要大力营造良好氛围,广泛传播志愿者服务风尚,提升志愿服务宣传成效。市新闻媒体可开辟专栏专版积极宣传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