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绍兴、诸暨都是古越文化的核心区。近年来,诸暨市以“西施文化”为载体,积极推进古越文化旅游产业;绍兴市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努力打造古城文化旅游体系,两者旅游产品虽主题一致,但没有形成直接关联,缺少统一的古越文化旅游规划,导致有关古越文化的历史遗迹仅作为单一的文化旅游元素而存在。随着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兴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优质的历史人文资源,越城、柯桥、诸暨各自零散经营,古越文化核心传承区的地位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反而出现了“萧山西施故里”、“义乌越国古都”等颠倒史志之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绍兴全市域在打造越国古都、弘扬西施文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措施还不够得力、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等问题,亟需整合绍兴全市域旅游资源,携手打造越国古都,大力弘扬西施文化。
二、依据
1959年毛主席在诸暨火车专列上接见时任诸暨县委书记孙子甫时说:“你们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画家王冕都出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于2004年在绍兴考察调研时指出:“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理应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要求绍兴“要着力塑造区域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2006年在诸暨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对诸暨大概首先想到的是西施,要把西施的文章做足。做西施文章,一方面是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具体内容;同时,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内容。”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经考证后也指出:“越国都城从诸暨山麓之地迁至冲积平原会稽(今绍兴),在会稽建立新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铸就了今天绍兴人文精神—“胆剑精神”的核心内涵。绍兴市文化旅游“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域化”旅游新格局,以“兴市域、优古城”的发展理念,实施跨界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建设,走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联动发展之路。
三、建议
(一)规划引领,打造古越文化旅游带。建议由绍兴市政府牵头,整合绍兴市本级和诸暨市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古越文化旅游规划协调小组,统筹各区(市、县)古越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聘请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专家,整合高校、社科院、党校等文化研究机构,对古越文化历史、典籍、遗存等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梳理,勾勒古越文化历史框架。组织国内外专门机构,对古越文化旅游带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实施古越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二)产游融合,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顺应旅游全域化趋势,充分利用古越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体制机制,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建议以绍兴古越文化为核、诸暨西施文化为源,整合大禹陵、西施故里、越国古都等历史文化遗存,结合鉴湖古运河、五泄风景区、白塔湖湿地公园等人文风景,全力打造古越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探索建设绍兴-柯桥-诸暨古越文化旅游交通快速路,形成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古越文化“活”起来、“强”起来。
(三)智慧旅游,打响古越文化旅游品牌。建议利用绍兴市旅委已建成的绍兴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采集绍兴-诸暨两地古越文化相关信息,组建信息库,加强平台端、移动端建设,发展古越文化智慧旅游信息服务。打破各自为政的营销格局,统一向外进行“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宣传,通过智慧营销、媒体营销、节会营销、节点营销、合作营销等多维度营销方式,打响古越文化全域旅游品牌,不断扩大影响力、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