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近年来,我市通过对鲁迅故里、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八字桥、西小河、新河弄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古城风貌逐步凸显,西小路、书圣故里(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越子城、八字桥、鲁迅故里(国家级5A级景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展现绍兴古城独特魅力的金名片。随着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绍兴正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完善古城功能定位,对古城内书圣故里、西小河等遗产点改造提升,但是,根据世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标准,急需对各遗产点周边及遗产点间联系空间实施系统改造提升,在保护古城整体格局基础上,凸显“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水城文化特色。
一、绍兴古城保护存在问题
1、古城保护和展示尚未形成科学的有机体系。古城目前以点状保护和展示态势为主,各遗产点间的联系松散无序,缺乏有效的保护体系和机制,无法实现有效的整体保护。虽经近十几年的抢救性保护,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绍兴古城建设性破坏后遗症十分严重,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经保护修缮后的历史街区、富有绍兴地方特色的台门建筑被现代建筑硬生生的割裂,穿不成线,连不成片,旅游景点也只能是一头热多头冷,许多外地游客除了鲁迅故里必到以外,其他历史街区游客稀少,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很难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历史风貌维护修缮及片区间有机整合不够,整片拆除推倒从来的信心和力度不足。除已经修复的历史街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外,各遗产点之间尚存在大量具有地方传统风貌特色的建筑缺乏修缮,建筑质量差,自行搭建多,现代建筑穿插其间,影响整体环境景观风貌。如从蔡元培故居(广场),再到上大路、下大路直至迎恩门,这里散落着孑民舞台、东狱庙、缪家台门、杜家台门、司马温公祠、药王庙、陈家台门、王阳明故居及黄酒博物馆等众多绍兴名胜古迹,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再如从草藐弄以南到下大路口,沿解放路现代建筑,虽经十几年前立面改造,也不过是穿西装戴毡帽之举,该片现代建筑将二个文化历史街区硬生生地割裂,政府必须以壮士断腕式的整片拆除。周边市场的脏乱差必须得彻底根治。使书圣故里、肖山街、蔡元培故居(广场)等历史街区、与上大路、下大路一河二街风貌,再南往西小河, 东往迎恩门得以有机贯通,实现整片保护。
3、缺少宜人的街巷交往空间及旅游集散中心。历史街区内建筑密度过高,一些后期建设和围墙隔断了原有空间的连续性。街巷环境较差,同时在大树、古井等人们日常生活环境附近,缺乏吸引人休憩交流的停留公共空间。随着人流的增加,停车等交通组织有待改善。在历史街区外围,缺少旅游集散中心,没有成规模的集中展示绍兴古城和绍兴文化的平台与广场。
二、绍兴古城保护与利用需关注的几个重点
围绕“打造东方水城”目标,强化古城整理保护理念,借鉴国内外古城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经验,可参考杭州南宋皇城保护与利用经验,将绍兴古城作为一个水文化公园进行保护建设。在保护和利用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单纯输血”走向“积极造血”。要以古城公园建设为带动,以保护遗产、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探索古城保护和利用的新途径,开辟古城带动历史街区振兴和复苏的新模式。除了政府不断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历史遗产外,还可增强遗产保护展示工程的自我造血能力,并把保护展示工程与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借力发展。
2、建立科学系统的保护与展示体系。鉴于古城内现各遗产呈散点状保护和展示态势,各遗址间联系松散无序的情况,应建立科学系统有机的保护和展示体系。展示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不只是围墙盖房、门票旅游,也不是搞狭义的公园,而应与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建设、水系整治、交通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相结合。强化全城游战略,重点体验绍兴传统文化与古城历史,感受居民街巷、水城意境,实现从景区旅游到全程慢游的转变,发展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古城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如可在西小河至书圣故里段,增加体现绍兴传统民居特色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特色商业设施,充分做好古城片区之间的连接段工程。
3、建立历史步道体系。参考日本历史文化散步道的做法,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整体推出。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确定不同的历史步道。增加古城内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突出古城生态系统保护,尽快启动对沿河绿色开敞空间的打造,启动沿线弹性用地空间的整治工程,同时,针对古城内现存文化遗存特点,可细分为市井坊巷、水系、名人名居等不同门类的步道,使市民游客在跟着历史步道寻访的同时,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历史步道内,可引入多元化的低碳绿色交通工具,如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等。
4、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公园的保护不同于对城市历史遗产的其他开发形式,它融入了人的活动及其产生的文化。如在汉长安五陵遗址区对守陵、祭奠等一些传统活动的保护,立体地再现了这一区域特殊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对特色活动的深入挖掘,有时远比对遗产本身开发更具价值;对原有文化的再现,也会赋予公园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有利于扩充古城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事件与活动,是现阶段应着重考虑的。
三、几点建议
1、成立市级层面的古城保护领导小组。古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建设、规划、水利、旅委、城管执法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大力度系统性推进古城保护工作。
2、开展古城整体保护与利用规划。在绍兴古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加快编制《绍兴古城用地优化提升规划》、《绍兴古城城市风貌保护与景观提升规划》、《绍兴古城水系保护与利用规划》、《绍兴古城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从而更好的指导古城保护与利用工程的实施。
3、逐步打通历史文化街区之间联系纽带。建议先期启动书圣故里—-上大路(下大路)、西小河片区间的规划设计与环境整治工程,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加快拆迁穿插其间的现代建筑,加快搬迁大江市场。同时,在书圣故里、萧山街、蔡元培故居(广场)以西与上大路(下大路)一河两岸历史街区之间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可命名为王阳明广场)。通过系统设计、统一整治和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贯通书圣故里片区至上大路、下大路,西小河直至迎恩门为古城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展示提供集中平台空间,实现绍兴古城的“点、线、面”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