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人大资讯>县乡人大
  • 关于构建和完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议
  • 发布日期:2018-07-19
  • 浏览次数:
  •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一方面是资源紧缺的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垃圾围城的生存困境。化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尖锐矛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要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构建和完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缓解资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覆盖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眼下循环生态产业园即将上马,为实现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创设了依托平台,这些都令人喜闻乐见。但仔细分析,问题尚且存在。

    1、垃圾分类推进缓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时尚成为潮流,生活用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加之快递包装、一次性用品的方兴未艾,导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剧增。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多年,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许多可以再生利用的物资混入垃圾,不仅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难度,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回收经营规范缺失。在当前的废品回收体制下,废品回收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回收的种类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制约。废塑料、废玻璃等许多低效益再生资源无人问津,直接流失为垃圾。加上废品回收网点设置不尽合理,居民交售废品不便,交售意愿不强,导致废品回收率较低。虽然近年来一些社会组织自发产生,对废旧纺织品等物资的回收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回收后的物品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却无从查证。

    3、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土法上马,手工操作,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环保意识薄弱,二次污染问题突出。同时由于资金和科技投入少,回收利用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装备落后,导致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不高。

    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带有社会公益性,应纳入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中。建议政府加快构建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其作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抓手,组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建设形成集回收-集散-加工-再利用于一体,经营规范、绿色高效的回收利用网络。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从回收集散、转运分拣、加工处理各环节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借助垃圾分类的东风,形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网络,让更多可再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促使再生资源回收效率的提高。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更多新的回收模式。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鼓励更多有资质的企业加入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中,提升产业的发展规模。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合作,突破产业的技术瓶颈,有效提升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项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大力宣传,增进市民的资源忧患和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必要时通过立法手段,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纳入法定义务,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