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规划红绿灯设置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7-19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府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里程不断增加,交通信号灯也相应增多。交通信号灯作为规范交通参与者的重要交通语言,与车辆、行人的通行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市围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实施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车辆通行状况得到很好改善。  

交通信号灯配时主要考虑交叉口渠化形式、机动车交通量、行人过街道路宽度以及周边路口信号配时等因素,按照减少停车延误、确保交通安全的原则设定信号配时时间。但目前在市区部分道路,仍存在路口信号灯时间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有的路段不是很长,却设置了多个信号灯,如果遇高峰时段,容易引起车辆积压,诸如2018年2月新开通的中山路,全长4.8公里,设了7个红绿灯。有的路段绿灯时间较短导致行人无法正常通过。有的路段绿灯时间过长,导致过路行人等候时间过长,诸如常禧路和城南大道的交叉口,就存在这种情况。有的路段一段路程的红绿灯设置时间间隔都是一样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一路红灯的现象。设置科学设置红绿灯,是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和手段。这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建议有关部门对居民区、学校等重点点位周边的车辆、行人通行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信号灯,并根据处于高低峰的不同车流量、人流量,对绿灯通行时间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卫星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和道路监控系统等现代手段,每个季节对其流量进行分析,并进行微调以改善部分干道的拥堵现状。如人手不够,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通过政府向社会采购服务来完成此项任务。

科学设置红绿灯提高道路通行率非常专业,需统筹兼顾,建议交警部门要建立由各主要交通路口一线交警为主的定期“会诊”制,及时发现城区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及时调整,改“单调”为“联调”,尽可能多的形成“绿波带”,同时,强化交警上路辅助红绿灯指挥交通,尤其在非高峰期的主要路口;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还要在各主要路口都安装上可以调控的智能型红绿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