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更是佛教以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最核心的一部分。“百善孝为先”便体现了古人对孝的重视程度,孝文化对于维系家庭关系,协调社会关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孝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社会孝道缺失现象严重。歧老、虐老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社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的因素,也有社会道德滑坡。
例如,现在农村进入养老年龄的老人膝下少则三四个、多则六七个儿女。“家贫事儿多”,有的儿女埋怨父母偏疼偏爱,有的责怪父母在他们结婚时厚此薄彼,有的挑剔父母在照顾孙辈上尽力有别。于是,心存不满的儿女在父母年老时拒绝尽孝,而那些似乎多得了父母恩惠的儿女又觉得自己单独尽孝吃亏。由此,造成了儿女间的互相攀比,谁也不管父母。无可否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为了利益而合作,金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青年农民急切地盼望发家致富,财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年迈而又须赡养的父母是成了他们眼中的负担。
由上观之,解决方案“孝道”的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方面,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孩子承载着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孝道的教育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修养,从小教育孩子不对家里发脾气,长大他才更有望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人。近些年一些小学目前引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包括《论语》、《三字经》等,学生和父母的关系也普遍融洽。建议可以将“孝道”加入中小学课程,可以是语文课、政治课以及相关课程。
为此,我们建议:孝道观念的教育从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