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代表工作>议案建议
  • 关于大力开展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建议
  • 发布日期:2018-08-07
  • 浏览次数:
  • 生活垃圾包括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剩饭剩菜、果皮、鱼刺等)、动植物残体(动物尸体、树皮、木屑、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

    目前世界各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中约40%为厨余垃圾。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两种。

    垃圾中所含有的厨余垃圾由于其高含水率和低热值而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利用,从而大量占据填埋场库容,是填埋场气体和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造成填埋场二次污染,防治费用也大量增加。

    厨余垃圾含水量高,不利于提高垃圾焚烧的热值,焚烧发电的利用效率低。而且厨余垃圾的燃烧导致二恶英增加、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生物转化应该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喂猪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传统方法。餐厨垃圾也叫做泔水,用来喂猪可以缩短生猪的生长周期,降低喂养成本。但“泔水猪”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10多种致病菌。餐厨垃圾含有沙门氏菌、结核杆菌等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猪体内后,就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容易使人患病。

    同源性污染是指动物食用其同类动物的肉、骨、血液等动物组织生产的动物源性饲料,产生潜在的、不确定的传播疾病风险。科学家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同源性污染的关注,源于1985年在英国爆发的疯牛病。在对疯牛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作为牛的喂养饲料的牛、羊的动物肉骨粉,造成了疯牛病的产生及传播。

    我国许多猪养殖户收集餐厨垃圾,不经任何处理直接作为猪的饲料。餐厨垃圾中存在的猪油、猪肉、猪骨都与猪存在同源性,可能会导致猪产生某种疾病。这些疾病还可能传染人类。

    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反复实验同源性污染是否必然会发生类似疯牛病,如果确会发生,又该如何避免。

    绍兴市政府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绍兴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原本预计到2015年底,在市区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设施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行业牵头、部门包干,条块结合、属地负责,权责明确、注重长效”的工作机制。但处理方式仍旧以填埋和焚烧为主,2015年5月,柯桥区建立了首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但也只针对柯桥区城区,对乡镇的辐射能力也有限。2015年底,越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就已投入使用,每日可处理垃圾50吨,而实际情况是,该中心每天处理餐厨垃圾只有10至20吨,远远“吃不饱”。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大量小餐饮店未列入清运范围。然而,如果将越城区所有餐饮店的餐厨垃圾列入收运范围,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又“吃不下”,同时,处置中心的设备不够先进,分类处理技术也不够完善。

    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应该大力开展。

    为此建议:

    1、加快推进绍兴循环生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示范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垃圾资源化,即餐厨垃圾经预处理分选后,最大限度回收垃圾中的有机质,经高效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要引起重视,切实加快项目推进,跟上群众对更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把该园区建设成为我市固废资源化处理中心、环保研发中心、环保教育基地以及大中小学生的实践基地,成为绍兴市新的工业景观。

    2、政府在提供餐厨垃圾出路的同时,还持续要加大对乱倒餐厨垃圾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考核,加强餐厨垃圾的常态化监管,并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不规范行为及时处罚、曝光。”切实以铁腕手段加强监管和治理。

    3、探索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生物处理技术,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出路,如德国的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等,当然要经过充分调研,不乱交学费,结合绍兴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