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代表工作>议案建议
  • 坚定信心做透融杭拥沪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文章
  • 发布日期:2019-02-27
  • 浏览次数:
  • 湾区经济城市一体化是未来发展方向,积极融杭拥沪是杭州、上海周边城市的发展共识,“怎么融,怎么拥”已经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来看,融杭要数绍兴、诸暨、海宁、德清、桐乡最有机会。上海资源容量更多,外溢力更强,高铁一个半小时可达城市,都在其辐射圈半径内。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下,大家都想充分利用优势,目前都在努力打好以下三张牌。一是生态牌,依托大美山水,着力打造优化环境的后花园思维。二是产业牌,通过产业对接,充分利用外溢效应,大力发展当地产业经济。三是交通牌,抓住高速、高铁、轻轨发展建设机会,充分便捷对外公共交通。对于如何做深、做透融拥文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务必拔高起点站位,抓住这波城市发展的机遇

    以前城市扩容主要依靠摊大饼式发展,城市是被动纳入,而现在要转变成主动融入。在充分发挥自省优势条件下,努力找准中心城市发展痛点。实际来看,大城市具备足够规模,县级区域城镇是不是以支撑补短板功能的,但未来城市是组团集聚,每个卫星城镇都是其有机单元。前几年江苏的昆山、太仓,浙江的嘉兴融沪文章做得早也比较成功,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做对功课。绍兴有自身优势,所以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战略中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彰显自己的特色。

    二、 加速三个转变,实施一体化建设

    1. 转变空间观念,未来时间距离才是距离,如何解决一定要从源头思考:建设城市一体化即同城化,比如打造上海零距离,虹桥高铁出发一小时到绍兴。绍兴要建设交通综合枢纽,后期要实现云轨、城市快速公交等进行无缝对接。还有滴滴打车,神州租车等出行工具,为外来人员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现在城市交通非常拥堵,杭州城东到城西的时间甚至超过从杭州到诸暨。

    2. 转变身份观念。如同欧盟没有本国人、外国人之分,我们要快速消除本地人外地人之分,本地人能办的外地人也能办。长三角一体化是看谁先真正走出第一步,比招商更要紧的是引人。随着城市群同城化效应,身份会越来越模糊,比如拿上海身份证,在杭州工作,在绍兴居住都将成为现实,关键是如何吸引并且留住这批人。

    3. 转变产业产能招商模式。随着大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三产比重越来越大,已很难从大城市直接吸引传统产业转移。我们要转化思维,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集中优势干大事,就如当年重庆招进富士康,通过大规模整产业链引进,几年培育形成产业链优势。第二,精准对接大企业的大项目,现在大企业的大项目成本非常高,主要是人员安置成本。这次东莞引进华为,成立华为小镇就是很成功的案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环境优美的小镇落户大企业大项目备条件。第三,精准对接沪杭外溢产能,要升级老开发区粗放型卖地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模式的制造产业园。同时精准接纳外溢,针对新兴产业,升级若干开发区,形成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协同一体化的优势。

    三、 着力提升几个亮点

    1. 站高人文资源配置高点。第一,尽快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比如高校、K12、国际教育,要抓紧出台相关政策。从土地、资金、人才政策上给予倾斜。如北大附中、附小能落户柯桥就是一个很好的硬件优势。第二,要鼓励各类艺术类场馆建设,比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馆,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从软实力上发力,争取做到和大城市同步。第三,要积极鼓励各种力量,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比如音乐节、马拉松、戏剧节。举办大型活动要有大格局,这次由祥生冠名赞助的诸暨西施马拉松比赛全国影响力就很大。从人文资源入手,来做好绍兴文章,讲好绍兴故事。

    2. 强化全域旅游,要形成绍兴1+X旅游模式。来绍兴游城,同时游玩周边县市:比如新昌看大佛、嵊州听越剧、诸暨乡村振兴度假游,要形成三天两晚特色,特别是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企业搭台,老百姓参与这篇大文章。这次祥生准备在枫桥打造“锦绣枫桥”项目,要从三镇一区十六村大景区范畴来做乡村振兴。围绕一镇一村一品,镇村联动,形成大美乡村吃喝玩乐购一站式乡村体验。绍兴游独特的传统优势,足以吸引年过千万的游客。传统假日经济是个案,打造二小时同城一体化,形成家门口的游玩才是可持续增量的巨大消费市场。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