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培养、创业扶持和生活保障方面都制定了非常全面的操作细则,力度之大绝不逊于其他省市,在2018年引进各类人才9.6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人才一方面在引进,另一方面也在外流的现象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人才流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绍兴的地理位置不占绝对优势。绍兴既不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也不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I型大城市和核心城市,城市功能、国际化程度和吸引力并不具备绝对的竞争力。第二,绍兴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占绝对优势。在长三角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甚至宁波的高科技发展、服务技术和产业集群毫无疑问是优于绍兴的,从“人跟产业走”这方面来讲,绍兴也不具备优势。第三,我们在留住人才方面仍有上升的空间。现从如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加大服务力度,留住在绍兴读书的大学生。青年人是城市的未来和城市活力的象征。绍兴地区有10多所大学,每年毕业生大概有2万多人,如果能将这两万人中的一部分人留住,绍兴人口构成慢慢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该校每年毕业生数在1500多人,近3年留在诸暨就业人数分别是120人,107人和142人,较搬迁诸暨办学之前有非常大的提高。 因此建议在继续保持现有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服务力度。武汉市推出了“为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保姆式服务”的政策,为他们提供集体公寓、食堂,甚至包吃包住,通过口口相传的满意度,吸纳更多的毕业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做法值得尝试,让大学生学在绍兴、留在绍兴并扎根绍兴。
2.积极召回“绍兴学子”,留住家乡人。绍兴地区的基础教育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国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每年考上省外和名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都很可观。但是这些毕业生返乡比例并不高。在受到大城市房价困扰等一线城市的挤出效应下,在家乡建设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可能会愿意回到家乡生活工作,提高幸福指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主动出击,召回本土优质人才,使他们成为长远发展的助推力。吉林省近几年一直在北京、上海和高校聚集的城市,举办“吉人返乡”专场招聘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采取综合措施,留住引进人才。人才储备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后劲力量,同时产业结构也是人才发展的平台。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留住引进人才。首次,搭建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和能力的机会,用事业留人;其次,保证“先有生活,后有事业”,用待遇留人;其次,以感情留人,让他们心情舒畅,舍不得走。
4.增加城市包容度,留住外来人口。绍兴的经济发展已经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对很多外来人口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应该扩大人才引进的宽度,将人才的界定标准更加多元化,紧紧抓住人口红利的末班车机会。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招聘会可以反映出企业急需各类基础人才和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劳动力人口。以诸暨为例,诸暨常住人口有108万,暂住人口有33万,有居住证的人口有20万,这几十万人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要增加城市包容度,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让他们逐步均等化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