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三线概况及其重要作用
上三线于1996年设计,1998年2月动建,2000年底建成通车,全线长142公里,总投资44亿元。其中,嵊州段长31.838公里,自北向南经三界镇、仙岩镇、剡湖街道、浦口街道、三江街道等五个镇街,并设有三界互通和嵊州互通(禹溪),与甬金高速交叉处设嵊州枢纽。
上三线投用使用近18年来交通量逐年上升,目前日均混合交通流量已达52000辆,成为连接上海和浙江省内杭、绍、台、温等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上三线大大缩短了沿线城市来往上海、杭州、温州的距离,大大降低了人流物流成本。以嵊州为例,上三线通车前去往上海、杭州分别需要5小时、3小时,通车后减少至3.5小时、1.5小时,尤其是嘉绍大桥通车后,去往上海更是缩短至2.5小时。
二、上三线嵊州段的局限性与负面影响
1. 上三线当年按一级汽车专用道设计,嵊州城区段采用的高填方路基设计,很大程度影响了嵊州城区东西方向的交通布局,需穿过上三线道路较多,但受限于原设计的桥梁孔径太小,严重制约了嵊州与新昌交通融合和城市的协同发展。
2. 上三线嵊州段穿城而过,成为阻隔老城区与城东新城、城东南功能区的“人工屏障”,直接影响嵊州城区规划完善、城市格局优化和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其对嵊州城市化负面影响、综合交通总体布局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阻隔等线位不合理性将进一步凸现。
三、 上三线嵊州段线位东移初步方案及预期效果
1. 建议上三线嵊州段向东移。上三线嵊州段东移线位走向初步设想:从上三线三界大桥头向东,进隧道,经里东下麻厂村附近再进隧道到浦口开发区,在黄泽暖弯附近与甬金高速相交,利用104国道三塘至黄泥桥段与新昌收费站顺接。
2. 上三线嵊州段东移工程规模:东移路线全长约32公里,初步估算总投资约90亿元。
3. 上三线嵊州段东移预期可以产生以下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1)上三线东移有利于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拉大城市框架,以交通先行来适应、引领城市进一步发展。
(2)在嵊州城市交通东拓西延格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上三线东移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格局,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高等级公路建设出现反复。
(3)上三线东移后可以给嵊州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老城区新增一条上档次的城市道路,打通城区东西向交通瓶颈制约,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改善老城区、城东、城东南之间的交通出行条件。
四、 请求绍兴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 上三线属于列入国家级高速公路网的一条高等级公路,其迁移改建涉及国家两大政府主管部门暨交通运输部、国家自然资源部的规划调整和用地指标安排,需要业主——沪杭甬高速管理有限公司和沿线地方政府(上虞、嵊州、新昌)的配合与支持。为此,建议绍兴市政府将该工程列为我省大湾区大通道建设和嵊新协同发展(交通融合)的一项重点工程,尽快启动上三线嵊州段线位东移的调查研究工作。
2. 上三线嵊州段线位东移工程通过可行性研究之后,建议绍兴市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向国家和省级对应部门争取该项目立项、用地指标和资金补助等事项早目落地,争取该项目尽快动建早日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