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五千年建城史就是一部越文化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绍兴城也曾出现过一次易名运动,新出现了解放路、人民路、胜利路等地名,还曾将状元弄改名为勤俭弄、前观巷改名为文革路、后观巷改名为爱武路,等等。其中有些改名因为不顾及地名的地理信息、历史沿革,也不尊重传统,一阵风吹来,又一阵风吹走。
建筑取代一条老街和一条小巷,往往伴随着一个新名字的产生,在地名更替过程中,将文化记忆纳入考量,且照顾百姓的情感需求,无疑是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譬如,上世纪80 年代,越园被拆,建起了越园住宅区。上世纪90年代,白果弄被拆,建起了白果小区,这些地名的变易,多少留住了地名文化的根脉,值得借鉴。
有报道称,近年来绍兴古城有24个老地名恢复启用,受到各方赞誉。其中有通过一座座新建的桥梁恢复一个个老地名。譬如,“龙机桥”“覆盆桥”“狮子桥”“箭场桥”“秋官第桥”“延庆桥”等等。以“龙机桥”为例,它恢复的是“龙机弄”这一地名。“龙机桥”位于兴文桥与大江桥之间,现因城市建设消失。“龙机”指的是织机,因为旧时绍兴织染局就设在附近的局弄,此处多龙机,所以称为龙机弄。
凡此种种,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在《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在绍兴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之际,能否在更多的路、桥、住宅小区、建筑物、公园、路牌等处恢复有历史文化沉淀的老地名,因为这些老地名本身是一段历史,有一个传承的故事,让老地名传承古城历史记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