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电商物流与快递业也呈现持续高速发展态势,也创造了职业新形态——快递员。据有关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企业一线配送人员已突破300万人;此外,外卖行业也拥有上百万名专兼职的终端配送员。该群体绝大部分为20至35岁的青年,是新兴职业青年群体,他们就是现实生活中路上疾驰、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
一、绍兴市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群体镜像
据绍兴市邮政局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7月,绍兴市快递法人企业及在绍分公司数量约102家,备案分支机构数量约642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快递车辆3600多辆。如果加上外卖行业的专兼职人员,通过加盟方式、代理点方式从事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绍兴市物流配送从业人数约15000余人。其中20-35岁的青年群体占80%左右,男性青年群体占90%。80%来自农村,60%主要来自公司职员、交通运输、个体和制造业转岗而来,75%的从业人员已经结婚,70%左右的已经生育小孩,60%以上学历为初中、高中、技校,因此物质诉求成为物流配送从业群体的首要进入因素。
绍兴市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平均工作强度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天平均派送快件100-150单,平均每月收入5000-6000元,平均在岗时间3年以内,工作强度较高、收入较好、社会保障较弱,流动性较强。
二、绍兴市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群体困境
物流配送行业虽然在2015年正式确立为我国的新兴职业类型,但是从前期调研看。“快递小哥”作为新兴职业青年群体,面临社会认同“弱”和职业认同“低”的群体困境。
1.社会认同“弱”。主要体现在:一是“低学历”、“低素质”群体印象。前期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绍兴市民对“快递小哥”有正面评价,但对于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风险度缺乏显著认识,认为物流配送从业青年主要来自“农村”“穷苦地区”,学历偏低;素质偏低,认为其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逆行、超速等现象多,容易产生交通事故。“且职业素养低,送件不及时、没有礼貌、职业道德弱。二是“偏见化”媒介印象。市民对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群体印象大部分来自社会媒介的报道,“快递小哥月薪过万”、“快递小哥盗取包裹”、“快递小哥被投诉”等,很少有提及是自身经历,存在“偏见化”的媒介印象。
2.职业认同“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压力大。“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平均每天工作10-12小时,一般从早上6:30开始工作,到晚上18点左右下班,基本全年无休,风雨无阻。碰上“双十一”、“双十二”、“618”等网络购物节则基本长时间工作。物流配送行业面临“以罚代管”现象,监管部门只注意保护消费者所谓的正当权益,而忽略了对快递员的基本保障。二是流动性强。调研数据显示:电商物流是流动性较大的行业,45%的快递小哥不到一年就离职了,在这个行业一份工作能干满3年的只有15%。“快递小哥”因为工作压力、“以罚代管”、晋升通道狭窄等原因,虽然对工资收入比较满意,但是其它收益方面比较匮乏,导致工作流动性强。三是保障合法权益难。除顺丰、天猫、京东等少数大型物流公司给物流配送从业者缴纳“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险外,通过加盟方式、代理点方式建立的物流配送企业,多数“快递小哥”未签订劳动合同,领取劳动报酬存在风险,同时也未缴纳“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险,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其子女入学也面临困难。即使像缴纳“五险一金”物流公司,由于公司注册地不在绍兴,也存在“异地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
三、绍兴市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群体发展建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快递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推动网购、快递健康发展连续5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绍兴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快递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为了进一步维护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让绍兴成为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心中的温暖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加规范和包容。
1.强化绍兴市快递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绍兴市已经建立了行业协会,但在调研访谈中显示: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对所属的行业协会缺乏知晓度,或者仅局限于认为是公司管理者参加的。建议要强化绍兴市快递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一是扩大协会范围。目前能够加入快递业行业协会的企业和公司仅局限拥有收件和配送功能的公司,大量的直营点、代理点以及加盟点的物流配送公司无法加入,使得占大部分“物流公司无法加入行业组织。二是加强快递行业投诉规范建设。物流配送业面临“以罚代管”现象,申诉机制不完善,建议行业协会协同沟通,加强快递行业投诉制度规范建设,避免刷空包、恶意投诉索取赔偿。三是加大社会化组织培训。物流配送从业者除了公司内部流程培训之外,对交通安全法规培训、新技术使用、沟通协调能力培训、职业发展培训等社会化培训几乎没有,急需要加强培训,提升群体职业素养。
2.深化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社会保障权益。一是解决物流配送从业群体路权问题。调研中物流配送从业群体对三轮车配送的路权问题反响最大,高额的罚款和“一刀切”执法也成为快递小哥工作压力大、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绍兴市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出台《绍兴市快递配送车辆管理办法(暂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但是快递电动三轮车通行受阻、被扣、上牌保险难等情况依然反响强烈,建议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动态协调机制,解决其路权问题,使其开心上路、顺心开路、温暖归路。二是切实保障“快递小哥”社会权益。建立督查制度,严格物流配送公司完善“快递小哥”“五险一金”社会保险缴纳,尤其是加强对加盟店、代理点等公司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险缴纳的监控。切实解决部分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异地缴纳”的问题,责成相关物流配送公司完成本地化注册,实现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社会保险本地缴纳,使其在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享受社会保障。
3.营造物流配送从业青年正能量形象。一是建立物流配送从业青年交流平台。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技能比赛等方式加强“快递小哥”联系沟通,增强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城市认同度,更好地融入绍兴。二是树立物流配送从业青年正能量形象。加强对正能量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报道、系列报道、最美“快递小哥”评选等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营造其正能量形象。同时加强对顾客刷空包、恶意投诉等行为的曝光力度,扭转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媒介偏见,让“快递小哥”感受城市的善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