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代表工作>议案建议
  • 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 发布日期:2019-03-26
  • 浏览次数:
  •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目标和战略安排,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全面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绍兴市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总抓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广阔的天地,农村面貌为之一新。新昌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昌行动方案,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新昌打造成为全域旅游体验区,“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为未来乡村描绘了一幅美丽蓝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村庄规划较为无序、村集体经济增收方式较为单一、各级各类人才较为匮乏等一系列新问题。我们提议,在2019年,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理由如下:

    一、村庄规划合理是前提。村庄作为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是乡村振兴中重点考虑与提升的要素。2006年,我国将村庄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范畴,浙江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起点,用10年时间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成效显著,法宝便是“以规划为先导引领环境整治”,不仅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还带动了统筹城乡、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在农村“开花结果”。可见村庄规划工作的展开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同时还可以增添对外交流的机会,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实现促农增收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前提。

    二、集体经济壮大是保障。村集体是现行法律框架下,最可行的乡村资源整合主体。在我国现有的土地法律框架下,村集体是乡村建设用地所有权的合法主体。而土地是发展一系列现代乡村旅游业所必需的资源。现有乡村有大量闲置农房和其他的建设用地,而目前分散的状态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协调的发展要求,也不利用形成完善的相互协作的产业链条。而赋予村集体各类资源整合的能力,让乡村闲置资源可以集中起来,发挥整体效益,增强与发展主体的对接能力,这为开展更大范围的全域旅游,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资源整合不仅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更让村集体代表村民利益有机会深入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并合理分享发展成果。

    三、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乡村发展最缺的是人,是有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的人力资源。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以及村两委干部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因此,还须进一步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村庄规划设计。按照有序开发、合理布局、分批建设、持续利用的要求,立足各地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各村的总体规划,要秉承村已有的生态肌理、乡土乡愁、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强化村落风貌、田园风光、特色产业个性化指引和农民建房管控,以“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二、赋能乡村集体经济。目前,新昌大部分乡村内均有大量的闲置农房、宅基地和农地等土地资源,但绝大部分处于分散状况。建议在资金上增强村集体回收上述闲置用地的能力,或者鼓励村集体开展村民闲置用地入股方式参加乡村发展合作社。同时,建议明确村集体在报批报建符合乡村旅游发展方向的项目上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分散的乡村闲置资源,成为村集体增强发展能力的保障。

    三、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加强招才引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参考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引入“乡村经理人”制度,吸引高端人才返乡,补齐乡村发展的智力支持短板。乡村经理人即聘请专业的贮存技术服务团队,在较长时间内协同村集体一并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和建设,在规划设计、内容开发、农户培训、集体经营等多方面,给予专业和接地气地智力支持。建议配套相应的技术服务资金,让支持乡村建设的政府资金,可以花在更精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