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的学前教育随着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快速发展,城乡均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绍兴的孩子享受了到家门口的好的学前教育,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我们也发现,还有一个特殊的小群体,也需要政府进一步地给与关注和帮助,那就是我们的特殊学前儿童。在每一年的招生季节,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孩子,由于家长不想过早的给孩子贴标签,希望有一个与同龄孩子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普通的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接受正常的教育。而普通的幼儿园又面临着没有相应的资源教室、专业的老师而没有能力给与这些特殊的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这是一对矛盾。
我市的特殊教育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尤其是义教段。但是相对而言,学前段的融合教育还有待于加强。学前特殊儿童是指6周岁以下的残障儿童,这些特殊学前儿童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施教育安置:需要医疗、养护的重度、极重度残障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中度残障儿童接受特殊学校学前教学或康复机构康复,目前我市残联下已有幼儿园和康复机构,像柯桥区的育才学校也有附设的学前部,做学前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试点;轻度残障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其中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占大多数,在随班就读的幼儿中,针对特殊儿童建立资源教室的很少,配备专业教师的更少,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大多只是简单的跟班入园,教师对这些儿童也显得手足无措,其他的家长也不太理解特殊儿童的一些特殊表现,给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带来一些困扰。
6周岁前是特殊儿童康复的最佳期,在国外融合教育已经实施了几十年,被认为是目前最科学的教育模式,所谓融合教育就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跟其他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融合教育是发展的趋势,特殊学校就读及康复是骨干、送教上门是补充。因此,建议形成完整的安置体系,让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能够在普通的幼儿园实施接纳和融合。
第一是政策与制度的保障。通过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政策制度,来促进该项工作的推进。
第二是经费的保障。这几年政府投入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幼儿园自聘教师、保育员数量相对较大等原因,大部分的幼儿园目前经费都不是很宽裕。根据实际,可以在省一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头建立资源教室,每一个资源教室基本的硬件建设大约需要五六十万,这笔资金需要政府给与保障。
第三是专业师资的保障。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不是很富裕,需要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进行师资的补充。
做好三个保障,以此来推动我市学前阶段融合教育事业,为已经不幸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家庭造福,为社会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