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这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提出“双下沉、两提升”的要求,即旨在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嵊州市积极遵循医改方向,贯彻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以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发展为目的,通过创新实践,为学科能力建设、医院影响力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嵊州市采取全面托管、科室托管、专科帮护等多种方式促使优质资源“一沉到底”。省一级,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嵊州市人民医院;嵊州市中医院与浙江省中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并对外二科病区进行学科托管;2018年市妇保院建立了黄荷凤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团队每月来嵊坐诊、查房、指导。绍兴市一级, 2017年5月,绍兴妇幼保健院与嵊州妇保院成立医联体建设单位,每月派妇科、无创基因检测、B超等专家来院坐诊,在业务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指导。止今共下沉专家135人次,门诊600余人次;绍兴市七院与我市五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嵊州市一级,建立了10家名医基层工作室,整合以10位在市级医院享有盛誉的名医为领衔的专家团队到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专家门诊、查房、手术等,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一批优秀的基层卫生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能力,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名医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服务能力实现“提档升级”。通过扬长补短,强化专科建设发展,结合本地百姓需求和医院学科发展要求,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带动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二是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市级专家的服务,嵊州市群众对此举措高度认可。三是双向转诊渠道也逐渐畅通,嵊州市人民医院与浙大一院、嵊州市中医院与浙江省中医院均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使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和医疗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二、存在不足及问题:
1.下沉专家能力不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帮带作用成效不佳;
2.“双下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员、学科不能做到精准下沉,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许多真正困难还未解决,如目前我市放射、麻醉岗位紧缺情况依旧存在;
3.部分专家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没有钱不来,基层邀请存在入不敷出的风险;一些专家开大处方,占用本就捉襟见肘的保险限额;少数专家介绍病人转外就医,影响了县域就诊率。
三、建议
1.选准医院,重点帮扶。如针对我市妇保院存在的放射、麻醉、小儿科以及力量偏弱的问题,下沉医技专家来我市妇保开展业务。
2.选对学科,精准帮扶。针对我市妇保院上述学科存在薄弱环节,选优导师,真正的高年资的医技专家来带教培养我市妇保学科人才,同时考虑到医技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帮扶需固定学科、固定专家、固定开展服务时间,做到持续持久真正有实效的帮扶。
3.选优导师,真心帮扶。肯教、肯帮、是实现帮扶学科,医院真正发展的重点基础条件,惟其如此,才能动真情、用真心,不谋私利、真正实现帮扶我市妇保健康发展。
4.配强政策,减负帮扶。配套“双下沉,两提升”有关政策,绍兴市政府能给“双下沉”开展医疗服务的单位,个人相应补贴,以鼓励下沉专家乐意服务、积极作为,同时也解除受援医疗机构承受的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顺利实现提升多方满意的工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