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代表工作>议案建议
  • 关于危废处置行业推动多元治理的建议
  • 发布日期:2019-04-12
  • 浏览次数:
  •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钢铁企业,企业成立至今有二十多年了,专业从事黑色金属压延中的无缝钢管制造。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有酸洗工艺,会产生污泥及废酸等危废品,在实际处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1、处置单位和处置量少,价格年年涨,企业苦不堪言。至2018年2月份浙江省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234家,浙江省每年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大于省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处置量,导致企业每年危废的储存量大,处置价格每年都上涨。浙江省规定就地处置危废,大型的处置单位主要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焚烧为主,处置方式过于单一,价格市场主导因素过小,产废单位市场地位过低。在企业实际危废处置过程中,对年度签订协议,处置单位随意取消合同,随意变更价格,特别是各项督查期间,甚至拒绝执行合同为威胁。

    2、企业自行处置或者综合回收利用难度大。企业对危废进行自行处置,减少企业委托处置的成本,涉及各项审批事宜复杂,环保部门对企业自行处置设置门槛过高,指导意见缺乏,导致企业无法自行处置危废,绕远路花大价钱。

    针对上述困难,我提以下建议:

    1、增加市场供给,贯彻落实《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环大气〔2016〕45号)。45号文第七条如下:(七)扩大有效市场需求。按照“十三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本地区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治理需求,重点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实施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各地要向社会公开工程项目清单等信息,全面废止妨碍形成统一开放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积极研究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推动多元治理模式,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污染治理。

    2、积极有效地指导企业环保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危废综合回收利用。危险废物虽然具有污染属性,但某些危险废物同时也具有资源属性,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对危险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既能因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而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危险废物的排出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