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大建好“三个一”夯实基层基础 | |||||||
|
|||||||
嵊州市人大建好“三个一” 夯实基层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在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基础,提升全市人大整体工作水平。 建好“一个阵地”。为更好发挥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作用,嵊州市从去年10月全面启动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升建设。今年3月份,市人大办又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代表联络站提升建设任务,梳理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升建设基本规范》作为操作依据。截至7月上旬,全市代表联络站已基本完成提升建设任务。提升后的联络站面积普遍达到5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高新园区(三界镇)代表联络站有300多平方米。站内均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触摸屏等智能化设备,具备了展示、接待、联络、议事、学习等多项功能,为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提供了条件。 建好“一套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街道人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了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工联系人大街道工委制度、听取和审议人大街道工委工作报告的办法、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委员提名和任免办法等。在此基础上,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完善。既充分吸收本地乡镇、街道人大的实践经验和兄弟县市区人大的先进经验,又注重征求财政局等部门的专业性意见,形成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汇编和街道人大工作制度汇编,分别收编相关制度、办法各18项、12项。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给各乡镇、街道。同时,加强联系指导和定期督查,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建好“一支队伍”。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条例》要求,为每个人大街道工委配置5-7名委员,委员在市人大代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人大工作者中产生。同时,在市委的大力支持和人大的积极争取下,所有乡镇、街道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编制均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人大都选取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人大办主任人选,配齐配强人大工作队伍。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人大队伍建设,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全省街道人大工作视频培训、绍兴人大宣传信息工作培训等。同时,通过联动监督、信息约稿等方式,在实践中提升基层人大干部的业务能力。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