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人大:聚焦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积极助推“春天的事业” | |||||||
|
|||||||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嵊州市共有各类残疾人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6%,涉及全市近1/5的家庭。为了保障残疾人群体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嵊州市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服务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十大关爱”政策开展监督,持续提升残疾人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兜住民生底线,织密残疾人生活“保障网”。市人大常委会依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审议监督等方式,推进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险优抚、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及补贴、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会前学法形式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相关部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理解和应用,不断完善全市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康复、托养、出行提供便利。目前,全市共有残疾人之家16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已有244名残疾人在享受残疾人之家日托服务,2023年已补贴残疾人之家144.84万元;完成2个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和无障碍通道建设;市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列入嵊州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 夯实民生基础,打通残疾人就业“快车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市人大常委会将残疾人稳定就业作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嵊有便民”的重要监督内容,通过每季度一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汇报,持续跟踪动态,以调研座谈、实地检查、现场调查等形式开展专项监督,推进项目高效高质完成,推动市政府聚焦残疾人创业就业,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办残疾人之家、吸纳残疾人就业,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与企业搭建用工通道;通过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创业,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2019年至今,全市已招录残疾人公务员、专职委员、国有企业工作者18名;实施残疾人就业过渡期政策,在低保、低边等经济状况认定时对残疾人初次就业、再就业3年内所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已惠及2667名残疾人。 点亮民生幸福,搭建残疾人服务“暖心桥”。一个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背后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文化、医疗、法治等专项监督时,特别关注其中涉及到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服务,积极推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和优生知识、胎儿疾病筛查、上门开展评残服务、及时研究处理残疾人信访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开展文化助残“六个一”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残疾人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报道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增强残疾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残疾人在工作、生活、学习上都存在诸多不便,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民生福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