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贯彻省、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聚焦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县乡联动、一体推进,探索完善“三三一”工作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单元建设。 一、探索:创新工作体系,夯实制度基础 围绕基层单元建设这个新课题,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于2022年7月创新设立了“三三一”工作体系——“三化一改”“三进一访”“三会一课”,以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筑牢践行全过程人 民民主的基石。 1.高标准加强阵地建设。重点抓好“三化一改”,即优化1(市代表联络总站)+15(乡镇街道联络站)+N(村社企联络室)的站点布局,标 化联络站的硬件设施和功能配置,强化“联”“商”“督”“促”“智”五方面功能,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全市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 2.高频度联系代表群众。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进选区、进网格、进联络站访民情(“三进一访”)活动。结合“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组织开展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见代表·办建议”专题月活动,提高局长、“两官”进站听取民意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高效率分析处理民意。探索建立联络站“三会一课”制度,以民情分析会、协商座谈会、跟踪评议会构建民意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保障群众意见建议的实效解决;以学习辅导课促进代表履职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三界镇人大为例,去年,针对代表和选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饮用水水质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召开民情分析会,讨论研究提升改善办法,提出8条具体意见;随后又邀请部分选民和市、镇相关局办参加协商座谈会,明确解决措施,交镇政府办理。会后,镇人大主席团加强跟踪督办,多次组织代表进行现场督查、集中视察,推动集镇管网改造、水库清淤、水厂提升改造等意见得到有效落实,集镇饮用水水质与供水能力显著提升。 二、深化:完善运行机制,持续迭代跃升 从去年的实践看,“三三一”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代表履职能力、基层单元活力、人大工作效力的“三个提升”,但同时,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民意交办督办的有效性、工作体系的完整性等方面还有欠缺。针对存在问题,嵊州市人大常委会以4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暨军民副主任来嵊调研指导为契机,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扬优势、补短板,进一步完善“三三一”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四张清单”抓落实机制和“五星”评价体系,由市委批转实施,推动基层单元不断迭代、整体跃升,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以更完善的工作体系回应民意。一是提高“建”的标准。原“三三一”工作体系中的标化配置已基本完成,而改革仍需持续深化,代表的履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将“三化一改”优化为“三化一提”,即优化布局、强化功能、深化改革和提高能力水平,将基层单元建设的侧重点从基础的硬件设施配套转向“软硬件”双提升。二是拓展“进”的主体。迭代升级“三进一访”为“三进一聚”,即人大代表走进选区、人大机关走进基层、国家机关走进联络站和汇聚民意民智,将“进”的主体从单一的人大代表拓展为代表、人大、“一府两院”三个层面,同时对接“浙里民情”“兴村治社”“浙智汇”等数字化场景应用,进一步拓宽汇集民智、吸纳民意的渠道,推动人大业务与政府部门双下沉。三是理顺“办”的机制。将“三会一课”改进为“三会一评”,其中原有的“学习辅导课”已体现在“三化一提 ”的“提”中,保留民情分析会与协商座谈会,再将“跟踪评议会”细分为“跟踪督办会”与“评议成果绩效”,结合“局长·代表面对面”服务平台,形成民意分析处理的线上线下双闭环。 2.以更有力的清单机制强化落实。建立健全“四张清单”抓落实机制,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年度履职计划,制定进站听取意见“工作清单”;结合“三进一聚”与数字化平台,梳理形成分级分类的“问题清单”;围绕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召开民情分析会,提出“建议清单”,分层级进行交办;通过协商座谈和跟踪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形成“成果清单”。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三个“一号工程”梳理代表主题活动清单,明确22项具体任务,以清单抓工作、促落实,进一步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3.以更健全的考评体系凝聚合力。一是评代表履职。从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工作、闭会期间的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情况等方面,对代表履职情况开展星级评价,考评结果作为代表评先评优及换届时推荐连任代表人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代表依法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评基层单元。建立代表联络站星级评价制度,综合考评线下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和线上基层单元数字化场景应用情况,评价结果作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市委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评国家机关。将民情分析会、协商座谈会交办意见的办理情况纳入年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考核,作为部门依法履职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国家机关结合工作职能经常性进站,保障局长、“两官”每年至少进1次代表联络站,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三、成效:联动日趋频繁,履职丰富高效 一年多来,全市上下协同联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层单元建设,特别是依托“三三一”工作体系,积极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着力化解民生“关键小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制度功效更加显现。“三三一”工作体系为基层人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抓手,“四张清单”和考评机制则促使乡镇(街道)人大负责人将更多精力回归到本职工作,基层人大工作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如石璜镇作为“民情日记”发源地,将“浙里民情”系统与“三会一评”制度有机结合,推动集镇道路提升改造等民生工程落实落地,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基层民主实践品牌。全市人大一盘棋,服务大局更加有为,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今年以来,市、乡镇(街道)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对照“四张清单”,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子活动26次,收集意见建议111条,推动解决问题80余个。 2.代表履职更有活力。通过数字赋能代表履职、制度保障代表履职、考评激励代表履职,全市人大代表投身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履职热情进一步激发,履职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一年多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各类主题活动166次,提出意见建议356条;在线参与立法监督10103人次、收集选民留言8265条。同时,每一个代表活动主题都经过精心设计,代表履职活动与全市中心工作扣得更紧、与人大工作重点靠得更实、与人民群众需求贴得更近。 3.解决问题更具实效。通过线下的“三进”“三会”与线上的数字化场景衔接融合,进一步畅通了与代表群众的联系,汇集民意民智更加真实、及时,解决问题也更加精准、高效。如三界镇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三进一聚”“三会一评”,推动解决了工业园区公交通勤、园区企业移动信号、引进人才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问题。如崇仁镇以“三线”序化为小切口,线上依托“局长·代表面对面”汇集民情,线下通过民情分析会、协商座谈会、跟踪评议会回应民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一大批“蜗牛”村转变为“红旗”村。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