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尹洋荣:笔耕百万字 履职十年心
发布日期:2025-06-2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条民情信息

“下午有选民反映,富民街1-3弄原本不足4米宽的墙弄,经常有车辆停放,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存在消防隐患。明天去现场踏看一下,如情况属实,再去相关部门联系。”2020年9月24日,嵊州市人大代表、下元塘社区副主任尹洋荣在他的“社情日记”本上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

第二天,尹洋荣一大早就到富民街了解情况。“每天回家像打仗。”“要三轮车搬点货就无法通过,只好用肩扛回去。”“车停得横七竖八,老人小孩走路都提心吊胆。”经过实地踏看并向居民询问后,尹洋荣发现了问题症结:弄堂属于内部道路,执法权限模糊,加之私家车数量激增,抢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不断,部分车主私自安装地锁,进一步加剧无序状态,导致违停占道现象普遍,消防通道被堵,安全隐患严重。

于是,尹洋荣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街道办、交警中队、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中队……尹洋荣一面奔波于相关单位,一面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对违停行为进行劝导。在部门联动协作下,三条弄堂划上了消防通道禁停线,附近增设了停车位,兼顾居民停车刚需与公共安全。居民感叹:“现在回家不用抢车位了,消防车也能开进来,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富民街的弄堂路通畅了,但还有更多的车堵在不同的弄堂、不同的小区两侧,只要路还堵着,人心也就堵着,弄堂的停车治理之路,不仅是一条民生改善之路,更是人大代表践行为民初心、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尹洋荣觉得自己任重道远,他开始了更多的走访调研,更多的记录思考。他将所思所想转化为《关于开放式小区停车秩序管理的建议》,推动了全市开放式小区停车秩序的整顿。

52本“社情日记” 

“做事要实,不能浮于表面,要了解真实情况,就必须多走多听多看。”下元塘28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9000人,2万多流动人口,人多事杂,但尹洋荣心中有着清晰的脉络:哪条街的地面破了,谁家的老人行动不便,他记得清清楚楚。

这种胸有成竹,离不开他细致的调研和详实的日记。不管多晚,尹洋荣都会记录好当天日记,回顾复盘,同时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从1996年5月第一本“社情日记”开始,尹洋荣用52本笔记本写下了百余万字社情日记,里面装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开放式小区停车混乱、主要道路墙面剥落、工程改造引起不便……一次次走访、一本本日记,尹洋荣绘制出了一张以“底数清”为标准、“数据全”为方向、“特殊人群”为重点的“五彩民情图”。

两届代表履职

“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聊的是家常,牵出的却是民之大事。在围着“群众”转,跟着“民情”走的工作中,尹洋荣听到了真心话,发现了真问题,日记本上记下了民忧民意,也记下了他梳理思考的纾困解难对策。

连任嵊州市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来,尹洋荣提交了《关于道路两侧延伸管理的建议》《关于上三高速安装隔音玻璃的建议》《关于四海路、三江东街立面改造的建议》《关于规范完善商铺门牌安装的建议》《关于落实部门联系社区的建议》《关于出台政策理顺“业委会、物业、业主”三者关系的建议》《关于解决工程改造所致问题的建议》《关于深入开展城中村提升改造的建议》等多件意见建议,把“民呼我应”落到了实处。

当小区停车井然有序、城市更新改造正式启动、上三高速旁的住户终于能睡一个安稳的好觉……尹洋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来自一线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深入一线调研是提出精准建议的前提。”从记录问题到推动制度完善,从解决个案到探索长效机制,尹洋荣代表朴素的文字,成为了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注脚。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