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人大:以民主实践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
|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近年来,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精准代表建议夯实城市发展基础,以暖心民生实事提升城市服务质效,以人大扎实监督推动城市治理升级,多维发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聚焦动能转化,增强创新城市活力。常态化组织代表参与助企纾困,通过《进一步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加快推进“富乐嵊州”建设的决定》等凝聚发展合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向优向好。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围绕市内制造业发展、建筑业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等开展专题监督,以科创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为切入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聚焦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城市风貌。围绕“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通过民生实事督办、代表建议办理、专题审议监督等,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重点交通堵点改造、市区口袋公园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等公共基础设施升级。以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市民构建更加舒适、更加便利、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聚焦绿色转型,优化美丽城市环境。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听取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综合报告,创新纳入法检两院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报告。通过联商会议、现场督察、执法检查等组合举措强化监督实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人大监督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聚焦安全提档,筑牢韧性城市防线。监督落实地下供排水工程建设、老旧管线路改造、三线序化整治等相关代表建议,专题视察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全面增强城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积极推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提升城市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 聚焦文脉赓续,涵养文明城市底蕴。紧扣老城复兴战略,通过视察老城改造提升情况、调研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开展民生实事监督等,提出保留“孝子坊”“市心街”等老地名、串联城隍庙-古城墙-老越剧博物馆形成文化体验线、优化城隍坊周边交通等一系列建议,为老城复兴锚定“精准坐标”。相关意见被充分融入更新规划,最大限度保留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为市民留住老城记忆。 聚焦治理增效,赋能智慧城市进阶。上下联动开展《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枫桥经验”实践创新,依托智慧大脑丰富新时代“民情日记”内涵外延,高效回应群众诉求。专题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及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核工作情况,不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法院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走深走实。通过召开民情分析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治理现代化助推城市能级跃升。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