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联络站指导召开民情分析会 不断续写新时代“民情日记”基层人大新篇章 | |||||||
|
|||||||
“民情日记”是嵊州的一张金名片。2004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绍兴调研时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情日记’这一典型经验的内涵,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并提出了“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的“六民”要求。 去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创设了“三三一”工作体系。相关工作专报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暨军民批示肯定;在全省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嵊州作为全省3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之一作口头交流发言,“三三一”工作体系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的点名肯定;在全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培训班上,“三三一”工作体系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绍兴市委转发的《关于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意见》中,也对“三三一”工作体系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肯定推广。“三三一”工作体系已经成为嵊州人大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为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传承发展新时代“民情日记”,主题教育期间,嵊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精心组织,以迭代升级后的基层单元“三三一”工作体系为依托,组织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赴代表联络站开展“督促落实‘三三一’工作体系,指导召开民情分析会”活动,通过领导带头、县乡联动,不断拓展民意收集、吸纳、转化渠道,将“民情日记”精神融入人大履职全过程,进一步探索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将民情分析会作为密切联系代表、倾听群众心声的有效载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心准备、精细选题、精准聚焦,分析民情热点,共商解决良方,回应民生关切。 1.线上线下广泛汇集民情。民情分析会旨在通过“扑下身子听民声、对症开方解民忧”,进一步擦亮“民情日记”品牌。为此,如何选择社会关注度高、代表群众呼声大又贴近中心大局的民生问题作为议题,是开好民情分析会的关键。会前,各乡镇(街道)人大通过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联络站接待选民、数字人大、“浙里民情”及人民建议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涉及民生的社情民意,并专题组织召开乡镇主席团(人大街道工委)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研究,确定5-8个议题后,发动相关的参会代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精心准备会议发言,为开好民情分析会做足准备。 2.共商共议充分吸纳民智。会上,代表们重点聚焦乡村道路建设、充电桩设置、养老医疗健身设施配置、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卫生、水利、三线整治等紧贴民生需求的实际问题,与政府部门真诚交流、深入探讨,共商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与会部门针对代表所提建议,或当场予以答复,或提出解决建议,或承诺会后研究具体可行方案,或作为今后政策制定时的参考,充分体现了政府回应群众期盼的诚意。如关于三界镇长桥村公共服务中心用地指标问题,市国土资源局现场承诺每年落实1-2个专项指标,由镇政府确定指标分配方案,为基层发展接触后顾之忧。 3.分级分类闭环处理民意。民情分析不是终点,一督到底才能真正解民忧、纾民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对全市民情分析会上提出的83条代表建议统一进行汇总梳理,将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或需要市政府重点关注的19条建议,形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由市政府进行交办;其余交乡镇(街道)人大处理,并指导做好交办督办工作。常委会各工委在分线进行对口督办的同时,秉持“百姓有要求、政府能办到、人大可推动”的原则,从中提炼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明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议题,通过人大监督推动民意落实,构建感知民情-聚焦民意-吸纳民智-惠及民生的完整闭环。 二、特色亮点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以推进完善“三三一”工作体系、努力化解民生堵点痛点为主旨,注重示范引领,强化联动协同,在全市上下形成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合力。 1.市委重视。近年来,市委一直将代表联络站作为市领导联系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将联络站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两年,由市委发文推进“三三一”工作体系落实、加强基层单元建设。今年活动开始后,市委书记以人大代表身份,率先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浦口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16位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先后进站听取与会代表意见,对有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责任单位均作出明确指示,务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充分发挥了市领导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基层单元常态化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遵循。 2.主题突出。市人大常委会已经连续八年组织开展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联络站活动,形成了市委书记带头、其他市领导积极参与,引领“一府两院”进站听取选民意见的良好传统。今年重点围绕“督促落实‘三三一’工作体系,指导召开民情分析会”开展活动,聚焦“落实”和“分析”两个关键词,主题更加突出、活动更加高效,为破解乡镇(街道)人大对深化基层单元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平衡,“一府两院”思想不统一,民意落实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供了嵊州方案。 3.联动高效。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代表工委统筹协调,各委室全员参与;乡镇(街道)党(工)委、人大、政府(办事处)根据方案要求,细致筹划,深入调研,精心选题,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回答代表和选民的提问。活动中,共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61人次、各级代表或选民91人参加了15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的民情分析会,共同分析会商议题83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同时也加深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代表、选民等各个层面对“三三一”工作体系的了解与支持。 三、活动成效 活动的开展为“一府两院”联系代表搭建了平台,为深化基层单元建设拓展了思路,为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畅通了渠道,为推进人大工作与“民情日记”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抓手。 1.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大的工作格局。真正的民主必须是全过程的民主,民情分析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嵊州市人大常委会以“民情分析会”为载体,通过会前的联系走访、会上的共商共议,以及会后的建议交办、督办,贯通了代表联络站“联、商、督、促、智”五方面功能,体现了在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者普遍认为活动提升了基层人大工作的内力、外力、合力,打开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新局面。活动以代表为纽带,将“群众想要的”与“党委关注的”和“政府能做的”进行有效对接,推动党委决策更科学民主、政府工作更顺应民意,探索出了一条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新路径。 2.充分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市、乡镇人大将代表参加民情分析会的情况记入代表履职档案,作为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活动开展及后续跟踪进展情况以“四张清单”的形式上传数字人大系统,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提供了更加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活动既为人大和“一府两院”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拓展了渠道,又为丰富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搭建了新的平台载体,同时通过代表建议的闭环解决,大大提升了代表履职的成就感,有效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基层人大工作夯实了基础。 3.丰富拓展了民情日记的时代内涵。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进而牢牢“守住人民的心”,是传承、创新、发扬“民情日记”的关键所在。“民情日记”的精髓不在于“记录”本身,而在于它所起到的情感纽带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民情日记”的为民初心,把民情分析会与“民情日记”融合,作为开展调查研究、为民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引导代表在活动中向群众宣传政策、释情说理,向“一府两院”提供基层治理的一手资料和贴近民意的意见建议,并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活动成为人大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民情日记”添上了一抹靓丽的人大色彩。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