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绘就美丽嵊州新蓝图 | |||||||
|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市部署,以“五个四”工作规则为精准导向,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工作,为打造美丽嵊州持续奋进。 一是以四项机制助力制度常态长效。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印发《关于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以“一综一专”报告机制,将报告主体拓展为“一府两院”,将试点工作延伸到乡镇、街道。以“一清单一指标”填报机制,明确了报告内容和指标体系,并将报告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充到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五个方面。以“一点一特色”工作机制,打造了县乡联动新模式。以“1+N”调研机制,深入调查了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在开展综合性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村庄规划建设情况等专项调研课题,助力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崭新亮点。 二是以三个层面推进制度走深走实。方案印发后,通过多个层面推行试点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内部,组建了以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横向联动,在专题审议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围绕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工作情况等方面开展审议、调研等。在乡镇层面,设立了金庭和浦口两个基层议事联系点,召开基层议事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全市乡镇人大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推进会,确保相关精神精准传达到基层每一个角落。在全市层面,深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交投等部门进行座谈交流,推动市政府召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大会,市法院联合检察院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营造出广泛崇尚生态文明、合力推进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两项工作保障制度见行见效。今年以来,在全面试行生态文明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两项调研监督工作。一是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全新路径。近年来,嵊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政府开展林权碳汇绿色共富项目,授信资金总计60亿,其中贵门乡项目实现了全国首单山区森林GEP近十亿元级转化,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根据实施方案,对该项目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探索我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前进方向,监督助推树立嵊州生态制度方面的特色品牌。二是全力打造基层议事点。重点围绕群众反响强烈的生态环境方面的身边事、民生事,开展督政议事,其中人大浦口街道工委紧盯企业异味整治,金庭镇人大主席团聚焦扬尘监督议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注重发挥代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组织发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形成代表履职的全新态势,积极引导群众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全民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