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湖塘街道着力解决“四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
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4年7月10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赴绍兴市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时强调,要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关键持续发力,抓住重点纵深突破,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扩面成势、全力发展,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作为绍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监督议事联系点,柯桥区人大常委会湖塘街道工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针对鉴湖“一江两岸”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着力解决“四大问题”,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7月27日街道第二届议政会第六次会议听取讨论《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报告,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文化多彩共赢的鉴湖两岸新盛景。

一、紧扣资源禀赋,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一是集思广益谋。得益于对鉴湖的保护开发,湖塘构建起“酒香、桂香、佛香、布乡”的特色富民产业体系,鉴湖江水质湖塘段常年保持Ⅱ类水达标,“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三大传统酒企落户于此,湖塘杨梅驰名中外,“一江两岸”新盛景呼之欲出。针对这一资源禀赋和生态底色,组织召开专题务虚会,邀请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街道党政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监督议事试点开展研讨,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充分发挥湖塘地处鉴湖源头的独特优势,确定试点重点为监督《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贯彻落实,并将生态制度的实施报告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的切入点。二是闭环落实推。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提交街道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明确党工委牵头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业务线定期述职、人大代表评述、议政会成员建议交办等机制,科学制订报告听取计划和监督实施计划,层层压实责任、落实闭环要求。三是细化专项审。邀请14位市、区人大代表和部分街道议政会成员,专题动员部署报告制度工作,根据“一综一专”报告要求,明确《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落实情况为专项审议内容,确定鉴湖江保护开发专项审议报告事项清单十六项,并要求清单每季度书面报告、半年度议政会汇报,以“小切口”来牵引生态文明“大建设”。

二、把握破题方向,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一是久久为功抓。《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自1988年出台以来先后历经五次修正,如97版首次提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02版规定排污许可制度、09版提出细化污水源头管控,各级人大代表一直监督、关注条例的落实落地情况,多次提出意见建议。2012年《绍兴市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出台,同时深化“河湖长制”落实,共促鉴湖水域保护。二是融会贯通抓。除《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外,涉及鉴湖江的保护开发的法规还有《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绍兴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和《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等。这些条例既一脉相承,又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湖塘街道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综合运用生态制度,强化线办协作,通过调研、监督等形式,推动条例落地见效,确保发挥叠加效应。如抓好鉴湖江水质保护工作,保证常年Ⅱ类水达标,这既是水资源条例的保护要求,又是黄酒条例对绍兴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要求,更是对唐诗之路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三是守正创新抓。在《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征集群众关心的重要诉求,发布街道层级的《鉴湖水域保护倡议书》;补充完善沿岸村居《村规民约》,将“发动群众监督和保护鉴湖江、村社维护和提升鉴湖两岸风貌、村社公示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等条款明确其中,对鉴湖保护的制度体系进行系统补充与延伸。

三、突出实效导向,解决“哪里干”的问题。一是人大阵地增活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街道实际,构建布局“2+X”联络站点。围绕市人大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监督议事联系点的建设要求,构建街道联络站和型塘联络室二元格局,设置黄酒小镇、杨梅产区、香林景区和纺织园区等多处流动代表联络点,打通民情社意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区域全覆盖。二是宣传阵地增动力。发动人大代表和议政会成员宣传《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开展“四进”宣传活动,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5次、参与群众2500余人次。通过网络载体、电视广播和环保主题文化下乡等形式,向群众充分展示鉴湖风貌、树立环保理念。三是文化阵地增魅力。整合鉴湖水文化、黄酒文化和唐诗之路等文化资源,组织代表参与鉴湖两岸黄酒小镇、未来社区等项目的调研设计和建设落地。发掘湖塘传统文化内涵,修缮鉴贤园和两岸老旧台门,全力打造鉴湖渔歌风情带;依托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绍兴鉴湖黄酒作坊,探索黄酒文旅融合与共富课题,创造就业岗位120余个;结合湖塘“佛果桂酒”四香旅游特色,在实现村社共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鉴湖江保护开发的文化内涵。

四、强化主体作用,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一是代表主体。通过代表问诊议事活动研究《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等条例执法检查重点,列出报告事项清单。落实各级领导带队巡河检查,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和领导干部代表进选区活动,解答代表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江边事、民生事”,并通过组织行政执法、农业、环保和环卫联合执法,解决问题20余个。二是汇聚力量。聚焦鉴湖江区域保护与开发工作,成立湖塘街道鉴湖生态护卫队,联合开展非法地笼清理专项行动、涉污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沿岸私搭乱建整治行动等行动,进一步凝聚合力,共同促进鉴湖江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塑造“稽山鉴水·一江两岸”的城镇新风貌。聘任鉴湖生态监督员8名,对鉴湖江水质、黄酒产业发展、沿岸大气土壤污染和上级环保督办件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督察,并由代表领衔生态环境问题督办。三是数字赋能。通过使用省市区人大数字应用和基层治理四平台,高效便捷开展民意收集。现已收到各类反馈信息350余条,并从中提炼高频问题和重点问题15个,包括鉴湖水域非法捕捞、沿线工业园区排放、农业用地的管理等,并将事项均纳入监督计划和督办事项库,落实相关职能线办、站所进行交办闭环处置和跟踪督查。上半年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月,对鉴湖江及其支流进行整治全覆盖,有力巩固生态补偿成果,沿岸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