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丨沈亚璐:与青山结伴 为共富添彩
发布日期:2024-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

90后的沈亚璐是省人大代表,绍兴市孙亚民宿负责人。

几年前,她怀着一颗把大山带向远方,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初心,在富盛镇董溪村创业办起了民宿。

作为一名充满活力的农创客,她甜美的笑容感染了许多人,也为山村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用镜头聚焦笑容


沈亚璐热爱摄影,她特别喜欢拍农村的生活题材,用镜头记录最普通人的面孔和最真实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自媒体博主。

为了助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她驱车数十公里,来到富盛镇董溪村,拍摄100张“典型的绍兴人”。

她还挨家挨户串门走访,义务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拍照。走到哪里,总有许多老人和孩子围着她。许多老人从未走出过大山,更有的人一辈子没照过相。她对每张照片都精心修饰,让每位老人定格在最美的笑容中。老人们都夸她的照片拍得好,她更觉得做这件事有意义。

当镜头聚焦温暖和民生,村里人都喜欢上了她。在一片支持的掌声中,她迈出了在大山里创业的步伐。


给董溪披上新装


原来的董溪小学已废弃多年,几间破旧的房子一直闲置,院子里堆满杂物,荒草丛生。沈亚璐向镇村干部提出将这一废弃的原小学用房改造成民宿要求,这和正愁如何盘活这一闲置房的干部们想到了一起。大家一拍即合,租房合同一签就是15年。

这个民宿是城里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开工那天,现场来了不少群众,有的还主动帮忙抬砖搬料。围着效果图,眼见这里很快将成为亮眼的民宿,都高兴地赞个不停。

沈亚璐是个有心人,她把民宿修建装饰过程拍了下来,把董溪村周边的大山、溪水、古迹等自然美景和山里的茶园、山货特产和淳朴的民风等拍成图片和视频,一期期连续发到平台上,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点击播放量达2000多万人次。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富盛镇大山里的董溪村这么美,民宿建好后一定要来看看,住上几天”。还有的留言说:“大山里的董溪村就是我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开业不到2年,仅吸引外省市来的游客就达到2000多人。开始有的村民们想来民宿看看,但又不好意思进来。她热情相邀,带大家参观屋内外宽敞舒适的环境和随处可见智能设施,村民们边看边议论,体会山村的变化,赞美生活的美好,走时总会留下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看到民宿前经常停满挂着各地牌照的汽车,游客一天天多了起来,村里热闹了起来了,群众高兴地夸沈亚璐给董溪村添了新彩,更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借故事提好建议


大山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美景,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沈亚璐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通过办民宿,不断挖掘蕴藏在乡村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民宿开业以来,经常有老人来坐,她请他们喝杯茶,向他们了解董溪的历史,听他们讲董溪的故事。

村里有位马悦兴老人,来民宿闲坐时,喜欢给她念诵赞美董溪的诗句,讲述董溪村历史上关于“仁寿桥”“望烟楼”“旗杆台门”和“文昌阁”的故事。她不仅认真地听,而且逐一去寻访,把它拍摄和记录下来,通过自媒体发出去。

这些故事给了她极大的启发。她有空就去村里转,发现有价值的老物件,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展示给游客们看。听到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用文字整理出来,讲给游客们听,把一个个董溪美好的故事,通过网络和一批批游客带出大山,传向远方。

结合一些网友的留言,她把自己在这里创业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发到平台上,讲给关心她的年轻朋友听,鼓励他们一道来大山创业。

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农舍,她和村干部交谈,商讨如何激活这些资源的对策,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这里创业。

她结合创业体会和群众反映,在省人代会上先后提交了《关于如何让年轻人到乡村创业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提出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赋能提升乡村游品质和深层吸引力。

“我要起好示范作用,和更多的青年朋友一起踏着新时代的步伐,为建设美丽富裕乡村贡献青春力量”。说话时,沈亚璐望着群山的双眼,目光坚定。




来源: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越城区人大代表工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