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丨代表助力“林下生金” 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01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在上虞区、嵊州市,代表助力当地发展富民产业,走出一条“林下生金”之路。

上虞区长塘镇

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是浙江省园林城镇,全域森林覆盖率达60.5%。聚焦这片山林,长塘镇人大努力走出一条“聚绿成业、点绿成金”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代表力量促转型

竹笋产业一直是长塘的支柱性产业,但随着竹笋从业者老龄化趋势加剧,近年来竹笋销售收益走低。

2024年以来,镇人大积极走访全镇笋农、商贩,邀请当地笋农和农业专家展开座谈。在这一过程中,人大代表们敏锐地找到了一些转型“线索”——境内的诸葛山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竹根泥疏松透气,很适合栽培兰花。

通过前期调研,长塘镇人大撰写了长塘兰花产业可行性调研报告,并在上虞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要求出台林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在镇人大的鼓励下,区人大代表、广陵村党支部书记胡志华和会篁村党支部书记罗立刚合作共建了4个兰花大棚;乡村能人方建华投资的“竹乡兰苑”共富工坊项目顺利投用……

电商培训助育才

隆冬时节,走进会篁村的“竹乡兰苑”共富工坊,清幽淡雅的气息萦绕四周。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购花;位于工坊一角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卖力介绍着兰花品种。

“养了30多年兰花,没想到兴趣爱好还能‘变现’。”村民罗智达说,“镇人大为我们组织了两期电商培训,让我们这些农民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网络把兰花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长塘镇人大已组织开展5期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乡土人才等为村民定制兰花种植、电商销售方面的教学课程。

专题会诊解难题

仙山优药共富工坊负责人胡根夫是广陵村人。他回乡后看到村民守着绿色“聚宝盆”,依然围着竹笋产业讨生活,便萌发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我们与胡根夫一同上山进行土壤检测、气候分析,只为找到最适宜广陵种植的中药材。”胡志华说,大家帮着胡根夫一起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最终建议他以广陵村岙里黄宅岙基地为试点,示范引导农户种植浙贝母等中药材。

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怎么办?浙贝母后加工技术难题如何破解?长塘镇人大牵头组织“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与胡根夫当面交流解难。在长塘镇人大的支持和帮助下,共富工坊一期快速建设起来。

嵊州市谷来镇

“今天山上一共挖了2千斤玉竹,按照这么算下来,一亩地的玉竹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这段时间,嵊州市谷来镇王院村村民张东平很高兴。他种植了3年的药材终于迎来了丰收。

近年来,谷来镇人大聚焦香榧产业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林上摘果、林中漫步、林下套种”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调研开路,探索共富共享沃土

谷来镇人大多次组织代表围绕“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等问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共计进村走访200余人次。经过10多次协调会研究探讨,最终确定在香榧树间试套种玉竹、瓜蒌、何首乌等7种合适的药材,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致富的路子。

多管齐下,厚植林下经济土壤

王院村是传统药材种植基地。镇人大建议以王院为试点,辐射带动丰田岭、竹溪、舜源等村开展“榧药套种”,并形成镇人大牵头助推、代表带头、榧农参与、村集体兜底的经营模式。2024年,谷来镇“榧药套种”面积大约3000亩,其中代表带头种植300余亩,帮助周边村庄50至70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50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0万元。

科研助力,夯实科技培育根基

“主席,我们家的苗叶子黄了,可不可以找专家来看看啊?”“张代表,能不能帮我们培训培训,提高一下技术?”

“了解到农户的药材种植技术较为薄弱,我们邀请林业专家进行知识科普与技能培训,目前已有600余人次参加培训学习。”镇人大主席邢新军说,“后期我们将持续跟进,按照农户的不同需要,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培训。”




来源:上虞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