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探索人大工作创新“九法”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10 浏览次数: 字号:[ ]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探索是创新的火花。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人大特色创新,通过深化完善基层人大“一镇(街)一特色”培育机制,探索形成人大工作创新“九法”,有效激发基层人大工作创新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运用“贯上对标、融下破难、特色植入”法,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方向不偏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基层人大特色创新方向的把握上,越城区人大积极引导镇街人大探索运用“贯上对标、融下破难、特色植入”法,有效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贯上对标法。对标上级要求,找准基层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性抓好贯彻落实。比如,聚焦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上级要求,探索培育“三位一体”精准助力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人大·企业心连心”、工业社区联络站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创新做法。

融下破难法。聚焦基层现实需求,积极破解基层群众、人大代表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针对基层人大代表网上履职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完善“代表直播议事”工作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破解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代表履职新模式。

特色植入法。依托本地资源禀赋,运用植物嫁接原理,将人大创新元素植入原有特色创新项目,增强特色创新项目的辨识度和引领性。比如,结合越城区“契约化共建”发源地的优势,谋划实施“联络站点+契约共建”、协同打造城市版“枫桥经验”的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助力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

运用“延伸站点、扩码集智、应用集成”法,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力度不减

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延续递进的过程。在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工作培育过程中,越城区人大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引导镇街人大综合运用“延伸站点、扩码集智、应用集成”法,持之以恒推进基层人大特色创新。

延伸站点法。坚持“简单方便、实用管用”原则,拓展延伸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双岗建功”和“两去两回”主题活动。比如,先后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共富邮路基地等延伸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探索实施产业链上建联络站、“共富议事厅”等创新做法。

扩码集智法。在人流、信息流密集的点位,探索设置代表联络站和代表“二维码”,积极扩大亮码范围,进一步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人大代表与企业群众的“全天候联系、零距离沟通”。

应用集成法。加强对省、市、区人大数字化应用的综合集成和推广使用,为基层人大代表高效履职服务提供重要支撑。比如,越城区人大迭代升级“智慧履职”系统,贯通融合省、市、区数字人大系统,集成融合各级人大网站端口。

运用“常态问诊、闭环处置、协同跟踪”法,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质效不降

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特色创新工作是否有生命力和价值的重要标尺。在深化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工作培育过程中,越城区人大始终把实战实效、群众满意作为培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运用“常态问诊、闭环处置、协同跟踪”法,不断提升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工作质效。

常态问诊法。采取“菜单点题式”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方式,常态化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问诊议事”和意见征集活动,推动代表进基层、进村社、进企业、进项目。目前,越城区基层人大代表共走访中小企业和村社、小区600余家(个),收集线上线下征集建议意见1000余条。

闭环处置法。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督促完善线上线下征集建议的“闭环处置”机制,对涉及营商环境和基层治理方面征集的建议意见,分类交办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调处,对涉及面上前瞻性的建议意见,统一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的重要参考。

协同跟踪法。综合运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评议问询等手段,强化对镇街人大征集到的重点建议的“跟踪督办”,先后组织对中日韩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宜通华盛二期项目等1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视察监督,有效推动企业员工就近入住人才公寓等30余个建议问题妥善解决。



来源:越城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