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安昌街道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古镇和美共富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字号:[ ]

安昌古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原生态,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被游客公认为江南水乡最具活力的古镇。柯桥区安昌街道立足古镇发展实际,以市、区人大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一综一专”报告制度为依托,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服务古镇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精选方向、巧设载体、深入监督,努力让生态文明建设在古镇安昌开出和美之花、结下共富之果。

一、精选监督方向,找准生态文明监督切口。

人大安昌街道工委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中,把提升古镇内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监督重中之重,找准切口、把握方向,力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中进一步维护安昌古镇的长远发展利益。一是聚焦传统文化抓监督。把古镇的酱文化、腊月文化、民俗风情、水乡婚礼等传统文化作为监督的主要内容。安昌古镇,作为旅游景区,离不开商业运营,但运营管理中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非正常利用,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合理开发,商户、游客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恶搞等,都关系着古镇的形象和长远生命力。为此,街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标尺,融人大监督与古镇传统文化保护,持续擦亮安昌古镇酱文化、腊月文化、民俗风情、水乡婚礼等传统文化金名片。二是聚焦特色品牌抓监督。近年来,安昌古镇游客呈爆发式增长,已连续三年年游客量超300万。这既得益于古镇传统文化的正向宣传,也离不开古镇特色品牌的规范管理。期间,街道人大代表和议政会成员对安昌酱制品质量、规范营销、诚信经营的连年呼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督助推作用。2020年以来,安昌古镇先后以酱醉制品行业协会的名义,注册了“安昌酱鸭”“安昌腊肠”两大团体品牌,2022年以来,又开启了“安昌金酱”的年度评比,制定了“古镇公约”加强生态守护自律。三是聚焦古迹遗承抓监督。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于明清时期重建,形成了大量的历史古迹。传统文化、特色品牌承载其上,如何高质量地保护这些古迹遗存,一直以来都是安昌古镇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街道人大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过程中把古迹遗承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古镇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古桥河埠、弄堂台门、翻轩骑楼等是否得到了有效地维护?明清时期的历史古建筑群是否完好?非遗传承是否得到重视等等,都成为代表和议政会成员的关注焦点,一批高质量的建议也应时而生。

二、巧设监督载体,活跃生态文明监督氛围。

古镇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既有专业性,也有综合性,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工作抓深抓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监督载体的设置上,人大安昌街道工委,坚持让监督工作既有形式、又有活力,努力做到不固化、不僵化。一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个性化报告。人大安昌街道工委在开展古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上,侧重于对古镇保护、开发、传承、利用等方面落实情况的监督,每年有选择地听取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古建筑修复、传统文化建设、古镇品牌维护等方面的专项报告。在报告听取的形式上,既安排议政会大会听取,也安排人大工委、代表小组、专家学者以及商户代表等以调研视察的形式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专业性,从而切实有效地助力古镇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二是设置生态文明建设固定监测点。结合古镇保护开发利用等要求,在酱文化传承示范单位仁昌酱园、古建筑代表穗康钱庄、流动的传统文化乌篷船码头设置古镇生态文明建设监测点,全方位加强对古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监督与观测,定期了解相关节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执行、工作人员生态文明意识提升、日常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效果等情况。同时也通过监测点,接受游客对古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五湖四海的游客关联起来,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来源。三是融入代表联络站日常监督议事。为压实监督责任,提升监督效果,人大街道工委以古镇口的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充分运用局长代表面对面、代表问诊议事、代表茶座等接待形式,经常性地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古镇商户以及部分主动走入联络站的外来游客,以“你我大家聊古镇”的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议事。自2024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以来,古镇代表联络站共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议事17次,特别是游客和商户普遍反映的古镇公司诱导购买门票、营业房向全社会公开拍租等问题,通过局长代表面对面得到了妥善解决,部分摊位越线经营通过代表茶座真情沟通得到有效规范,监督议事活动有效助力了古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扩面提质。

三、重抓监督落地,丰富生态文明监督成效。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旨在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安昌街道,守护好安昌古镇,让古镇更好地得到保护、开发、传承和利用,更好地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提升生态环境面貌延续古镇古韵。以古镇的“保护、开发、传承、利用”为管理监督的主要视角。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国家级4A旅游景区复评这一契机,重新修订古镇管理公约,多次组织代表和议政会成员对古镇文物保护、古建筑修复、招商引资等开展调研视察,对商户经营、物业管理、消防安全、河道水质等,也多次组织监督议事,特别是结合古镇景区原生态特点,协调古镇管理公司针对中小学校家长接送,推出免费错峰停车,极大地优化了景区交通状况,提升了游客出行体验。二是激发生态经济价值力促“酱富安昌”。充分把握“酱制品”这一特色灵魂,以“酱富安昌”作为发展古镇生态经济的主要落脚点。代表和议政会成员在议事监督中,主动对标“酱富安昌”建设,进一步提出安昌酱制品销售“标签化”的建议,以进一步规范酱制品销售,提升安昌酱制品形象。为回应代表建议,街道今年以省级土特产品试点培育为契机,新推出“一核两区多元”布局,统筹古镇和全街道酱制品产业发展,在古镇打造酱制品共富工坊品牌展示店,在安华、盛陵、大和等村建设酱制品共富工坊,整体上为酱富安昌点亮新引擎。三是加强生态产品提质推进品牌培育。把“古镇特色”转化为“金山银山”,挖掘土特产资源,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以“安昌金酱”区域品牌为亮点,以“安昌腊肠”“安昌酱鸭”两大团体品牌为主体,通过“仁昌酱园”“哈哈香肠”“阿红香肠”等样板户,引领古镇300余户商户主动对标,协同街道13个村居社区,全域塑造安昌酱制品口碑。在代表和议政会成员的共同建议下,今年4月份,街道办事处和古镇公司还联合对古镇酱制品检测中心进行提档升级,现在,检测中心全天候、全覆盖、专业化服务,为安昌酱制品提供了更优的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