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柯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探索以“点上突破、线上贯通、面上覆盖”为主的监督形式,通过快速响应舆论热点精准破解民生难题、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类案治理、全程护航项目落地实现全面覆盖,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汇聚监督合力,有效推动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协同发力。
一、点上突破:快速响应舆论热点,精准处置见实效
面对突发性、紧迫性民生领域舆论热点,柯桥区人大聚焦具体事件构建快速响应链条,将人大监督的程序性优势转化为破解舆论焦点的执行力优势,实现“短平快”的点上突破。
“双减”政策出台后,有本地媒体曝光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引发社会热议。柯桥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响应舆论热点:由分管副主任带队,组织教育领域专业代表组成监督组,一个月内完成对城区及镇街16所中小学的实地调研,通过代表联络站、问卷调查、走访家长等多个方式收集群众诉求57条;同步邀请媒体全程参与监督过程,对学校作业设计备案情况、校外培训机构资质审核及资金监管等关键信息进行联合核查。在监督组推动下,区教体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落实“5+2”服务时间和“基本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内容,媒体持续跟踪报道整改进展,最终全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托管率和在职教师参与率始终保持在96.5%以上,当年在全市率先完成12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任务,“双减”政策在柯桥区得到更精准地落实。
二、线上贯通: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协同治理提质效
针对具有普遍性、制度性的民生短板类舆论议题,柯桥区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心从“解决单一事件”转向“构建长效机制”,通过人大监督的制度性推动与舆论监督的社会性动员,实现“个案解决”到“类案治理”的线上贯通。
近年来,本地媒体多次报道“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问题,相关民生栏目连续推出多期调查报道,引发“医疗资源该如何优化配置”的社会讨论。柯桥区人大敏锐把握舆论共识,连续多年将“医共体建设”“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监督重点,创新采用“舆论数据+代表调研”的双轮驱动模式:联合融媒体中心梳理近3年来相关报道36篇、读者留言六百余条,提炼出“医疗服务功能覆盖不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6类高频问题。在柯桥人大召开的“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中,代表们针对前期调研和现场走访情况,提出对柯桥分院进行新建及部分重建、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等一系列建议,切实反映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期盼。目前,柯桥区已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16个,位居全市前列。2024年基层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14%、25.06%,初步实现监督成果向制度性民生福祉的转化。
三、面上覆盖:全程护航民生项目,监督实效显担当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我省人大工作的一张金名片。为有效破解项目实施监督中“监督覆盖面广与监督力量有限”的矛盾,柯桥区人大常委会构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督方式,实现对民生领域的面上全覆盖。
每年年初,人大代表票决产生当年度要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跟进出台年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由人大代表、专业人员、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代表人士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推动项目实施过程规范、推进有序、按期完成。同时,柯桥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每年推出聚焦民生实事项目的系列报道,媒体记者兼具人大监督的特邀监督员和舆论监督的一线信息员双重角色,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等进行深度报道,使人大监督借助舆论监督更加贴近群众。2022年10月《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正式实施后,柯桥区人大又先后在《柯桥日报》《柯桥人大》刊发专版专题宣传,并以人大代表专题调研、集中座谈会、进代表联络站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全方位展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成效,持续巩固票决制制度化成果。
来源:柯桥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