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监督民生项目,乡镇代表熟悉情况但视野有限;现在通过跨区域组队,既能摸清本地实情,又能借鉴邻镇经验,监督更有针对性了!”在一次联动监督活动中,一位参与监督工作的人大代表感慨道。
这是上虞区人大推动打破区划壁垒、深化跨域联动工作的生动展现。近年来,上虞区人大为破解传统代表履职中按属地分组带来的视野局限,推动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代表跨域联动合作框架,从“各扫门前雪”到“共下一盘棋”,在一体化发展的蓝图上写下生动注脚。
104国道“协同踏勘” 助推项目提质效
近日,上虞区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长塘镇三地的人大代表聚焦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这一重大交通项目开展跨区域联合视察。在实地踏勘东关街道大西庄山会高架路(万石桥)及新兴寺东北处项目现场后,代表们详细了解工程进展,并就优化施工组织、保障工程质量、强化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过去是‘各管一片’,现在是‘攥指成拳’。”通过各区域代表跨域组合,在重大交通项目推进等领域形成监督“叠加优势”,有效助力项目高质量高效建设。
今年以来,在虞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跨区域联动开展视察调研、民生监督等形式的主题活动20余场次,推动近30项跨区域民生问题解决,让代表履职真正服务于一体化发展大局。
虞南片区“联动破局” 共绘绿色新图景
“要坚持虞南‘一盘棋’理念,强化顶层设计与区域协同,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今年,虞南片区的六个乡镇人大主席团首次打破行政壁垒,联合组织开展“联动赋能 代表聚力——三乡三镇助推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
虞南地区地处上虞四明山麓,山峦叠翠间散落着覆卮山梯田、陈溪漂流、岭南樱桃园等特色资源,但乡镇“各自为战”的同质化竞争一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除了游客分流,配套设施也难以共享。
为破解这一困局,上虞区人大主动牵头,推动打破乡镇行政壁垒,由多个乡镇人大共同参与,市、区、镇(乡)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发声,共同统筹区域发展规划。
如今的虞南,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整合虞南地区资源,统一规划发展”“统一培育虞南乡村民宿,提升整体质量”“打造虞南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构建跨地区联动机制,实现差异化品牌运营”等意见建议正在推进落实中。
余虞边界“共商共治” 架起友邻连心桥
“边界企业享受的政策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这边禁了那边烧,污染还是会飘过来,秸秆禁烧不能只靠一边管。”
近日,在驿亭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室里,上虞区驿亭镇、永和镇与余姚市牟山镇的人大代表围坐一堂,一场“余虞边界友邻,代表共议发展”主题活动正火热进行。
余虞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长期以来,政策差异、环境共治等问题成为边界发展的“拦路虎”。为打破这一僵局,上虞区人大主动对接余姚市人大,常态化推动两地“一季一专题、双月一议事”议事机制。通过联合调研、共商议题、协同督办,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
目前,永和镇联甬发展企业服务代表联络分站已挂牌,该平台已成为服务两地企业与职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和人大代表为企服务履职的前哨阵地;针对季节性多发的“秸秆禁烧”难题,两地组织开展“秸秆禁烧”联合督查2次,及时劝阻、上报焚烧苗头,实现了从“各管各家”到“同防同控”的转变。从代表履职“跨域突破”到片区发展“抱团前行”,从边界治理的“协同共治”到民生福祉的“共同提升”,上虞区人大以跨域联动为抓手,让协同发展的画卷越绘越美。
来源: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