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人大丨嵊州市:一条代表建议守护群众“脚下安全”
发布日期:2025-09-26 浏览次数: 字号:[ ]


“以前路过这儿,井盖又破又晃,车子压过去‘哐当’一声,十分提心吊胆。现在新换的井盖又牢固又美观,走在上面踏实多了!”家住嵊州市浦口街道的王大爷对家门口道路井盖的整改赞不绝口。

城市道路窨井盖作为城市地下管网的重要入口,连接着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多个重要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关键设施。小小的井盖,承载着车辆的频繁碾压、行人的日常踩踏,一旦出现破损、凹陷、松动等状况,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直接威胁到市民的出行安全,成为道路上的“隐形杀手”。



嵊州市人大代表姚华江在日常走访与调研中,敏锐地关注到井盖问题。他深入城市各条街道,详细记录井盖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关于完善改进城市道路窨井盖建设管理的建议》。该建议不仅精准指出部分井盖抗压能力不足、环境适应性差、市民参与监督机制缺失、安全警示标识不完善等关键问题,更针对性地提出了涵盖部门联动排查、畅通市民反馈渠道、强化源头材料管控、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等一系列整改措施,为解决井盖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嵊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该建议,迅速开展行动,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具体实践。一方面,由住建局牵头开展拉网式排查,上半年累计出动802人次,检查窨井8400余处,整治“病害井盖”约300处。同时,通过12345热线和“智慧城管”公众号等平台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织密共治网络。另一方面,从源头把控品质,推广防沉降、防盗窃、防响动的“三防井盖”,落实国企统一采购的“甲供制”,并强化安全警示与施工防护。此外,有关部门还联合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将嵊州特色与越剧元素融入井盖,让“城市家具”兼具文化韵味。目前,东后街、南马路已率先完成更换,后续将逐步推广至更多路段。


随着“问题井盖”的不断减少,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放心,井盖也成为城市中一道新颖的风景线。这场“脚下安全”守护战,从发现问题到措施落地,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呼应民声、建言献策的担当,也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