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行道树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建议 | |||||||
|
|||||||
行道树是为了美化城市以及交通道路周边环境、遮荫和吸附道路二侧有害粉尘等为目的栽培的树种。当前,国内外普遍十分重视城市以及交通干道行道树的栽种,行道路的首选条件是对种种不良条件有较高的抗性,并要求树冠高大、浓荫、花果不污染道路、耐修剪、虫害少、寿命长等特点。 当前,我市行道树的栽培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树种缺少特色。全国有许多城市把香樟作为行道树的首选,绍兴也不例外,缺少地方特色。 2.不易日常的管理。由于樟树生长较快,枝繁叶茂,根系较浅,抗风抗雪压能力弱,且易造成树干破损,日久主干腐烂,危及行人车辆的安全。且易与周边住户争夺阳光。绍兴为四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街道在冬季缺少阳光。 3.栽植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栽植的距离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与房屋的间距,树与树之间的间距不够规范,普遍较小。二是为尽快成林,大部分行道树为大树移栽,往往不能全冠种植,影响树形、缩短寿命。三是缺少专业团队的管理。管理人员大多为零时招聘,缺少园林专业养护素养,特别是树体的修剪,随意性较大,如城区樟树为防止风害、雪灾,往往采取强修剪方式,树冠枝叶稀疏,既不美观又缺少遮荫功能,丧失了行道树的基本功能。 行道树既具有美化、遮荫、吸尘等功能,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而且行道树都以乔木为主,不易移栽,因此,国内外普遍对城市及交通干道行道树的选择都采取慎谨的态度,为此建议: 一、加强对行道路树的规划 重点加强对城市道路以及交通主干道的行道树规划,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广泛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考虑行道树的功能与城市的功能、文化相匹配,适合在绍兴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易栽植管理,并具有乡土特色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行道树树种。 二、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 一是要根据城市交通、地下管线、为行人遮荫等,采取综合性的栽培管理方式,要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区域,制定行道树的间距、修剪主干高度、病虫防治等栽培管理标准。二是落实专业管理团队进行专业管理,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的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 三、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一是要根据城市规划。如城市与交通干道,商业办公与工业开发区,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块等分类选择行道树。二是要长短结合。在选定树种后,为便于尽快形成景观效果,可适当缩小行道树的间距,待适当时再移除。三是根据道路实际的状况,可配植于道路两侧、单侧或集中于道路的中央。四是根据绍兴现有实际情况,老城区在樟树之间配植慢长、有色块效果的半乔化树种,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吻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