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老小区建设公益设施配套用房的建议 | |||||||
|
|||||||
居民社区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服务于城镇居民,是城市居民管理最基本的单元。据了解,截止2017年底,越城区共建有106家家宴中心,其中A级42家,B级4家。超额完成农村标准化家宴中心双60%的建设任务。但是,仍然有一些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标准、不符合要求。特别是近十几年“撤村建居”新建的居民社区,由于当时没有规划依据,导致公益设施没有配套建设;而目前新建、改建难度都很大,使这些由村民转为城市新居民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难以延续。为此,社区居民怨声载道,反响很大。这些欠账问题不解决,很难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如越城区所辖东浦街道有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社区。已实施城中村改造拆迁11个村,其中3个村已完成安置,2个村今年要交房,1个村安置房正在建设中,5个村实施货币化安置;尚未拆迁21个村。在这些已改造拆迁的社区或村居中,尚有部分因在建造安置房时没有规划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家宴中心、文化礼堂等公益用房,公益活动难以开展,目前一些社区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非常突出。一是老年活动中心不健全。由于没有可用空间,有的社区只能临时借用未安排安置的空余房,面积小,无法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要求进行装修,设施与功能不全。二是家宴中心不配套。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有10个村完成标准化家宴中心建设并通过验收(包括1个城中村改造小区),目前有1个村正在改造建设,2个安置小区有建设需求但没有场地条件。总体标准化建设率不到50%。按照传统习俗,村民红白喜事需要置办酒席。由于缺乏家宴中心,只能在小区的通道上搭建临时棚,不仅严重影响小区交通和环境卫生,还成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的一大隐患。三是文化礼堂缺位。截止2017年底已建成7家,2018年计划建设3家。城中村改造小区建设面临最大的困难同样是没有场地。按照“五星达标、三A争创”活动的要求,每个社区必须建有功能较为完善的文化礼堂,作为社区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是社区、村居开展党建教育、讲座培训、展示展览、文化娱乐、社交公益等系列宣传活动的场所,但目前此举根本无法落实。 针对越城区部分社区、村居严重缺乏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家宴中心、文化礼堂(简称“三中心”)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越城区所辖部分社区公益服务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由市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制定出台社区、村居“三中心”建设的配置标准,对“三中心”建设用房实行政策倾斜,统一推进“三中心”建设。 二、利用当前市行政中心搬迁的有利时机,对此次腾空闲置的办公用房进行统一梳理与利用,作为社区“三中心”用房的补充。 三、向杭州萧山学习,对社区、村居公益用房不足的,由政府向社会回购符合“三中心”建设标准要求的房屋,交与社区、村居使用,作为“三中心”用房。 四、对辖区内现有闲置的土地及其它用途的土地,由政府统一临时调整改变用地性质,作为“三中心”建设用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