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老地名的保护和延续的建议 | |||||||
|
|||||||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地名是地理、是地标、是历史、是记忆、是文化,更是根和家的代名字。历史地名由来或始于历史的发端,或因于重大的事件,或由于所处的地理,或出于名人的故事,或源于独特的物产,或寄于百姓的期待,是一部研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更是城市传统风貌和优秀文化传统文脉的传承表现,是需要挖掘和保护的文化遗产、宝贵的资源。地名即是人名,需要尊重和爱护它、珍惜和保护。 绍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自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期,我市为进一步破除发展障碍,改善发展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这一措施切实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现代化绍兴奠定基础,这值得肯定和赞赏。 目前在城镇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行动过程中,结合城中村改造中拆迁的计划任务,范围之大、面积之广、涉拆户数之多,有的是整村拆除,通过货币化补偿,拆迁户异地自行解决,这对推进拆迁和旧城改造起到积极作用,无可非议值得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 “房子一拆,村没了;土地一拍 ,地名(村名)没了”的现象,自然村变成了商品出让土地,今后有开发商来取新名了,导致老地名从此消失,一去不复返。问题就是要如何保护和延续使用老地名,尤其是历史性地名,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例如:近期拆迁的则水牌村,现已经拆除,而则水牌村地名由来已久历史悠久,人人皆知,是我们绍兴水乡的缩影,是一个以鱼业为主的渔村,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正如有位E网网友道:松陵则水牌的乡亲们,你们知道(滋江家园)么?),大家均不知。 建议: 1、加强地名管理,严格执行《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 2、增强保护意识,全面建立健全《绍兴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近期,绍兴市出台了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涵盖了涉及绍兴城区范围内的名山胜水、街巷里弄、水城桥梁、城门古塔、祠堂寺院、亭园楼阁、遗迹遗址、故居府第等50余处文化遗址。个人认为出台这个名录十分必要。但需要扩面,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鲁迅故居、兰亭、大禹陵等众所周知的著名文化景点外,还有很多知名度不高却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址(包括地名、村名), 3、为确保地名保护和延续,对出让地土上建设项目的地名尽量遵照兼顾地方历史,尊重群众意愿,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和延续,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建议对经筛选后进入《绍兴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是否可采用土地拍卖(开发)前对新地名进行预设置的方式保留老地名,或在老地名的上加“新”字等选择性的方式进行铭名,确保老地名的保护和延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