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学校减负政策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8-03 浏览次数: 字号:[ ]

目前,整个教育制度,最终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人才,中考、高考,无一不看成绩,素质教育在我国开展实际尚未成熟。减负后,农村、小城镇的公立学校考试成绩越来越没竞争力。盲目肩负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首先是学习时间问题。自从公立学校逐渐“减负”之后,学校上学延迟、放学提早。可是,对于早上8:30到校、下午三点多放学的时间规定,双职工家长都是上下班工作时间,谁能去接送孩子呢?要么家里老人去接,要么只能让其中一个家长请假去。原本以前学校上学放学的时间点跟家长上下班基本同步,现在完全错开,着实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二、也相对更严重,教师不敢严厉管教学生后,学生殴打老师的事情却越来越多。西安某中学一周连发3起学生殴打打老师事件:学生不满批评持棒殴打老师被判赔偿1800元;河南高中女生受批评找人报复将老师打成重伤。类似这种报道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只要孩子”受委屈”就去找老师,部分教师干脆就上课敷衍了事,一到放学就马上离开学校。学校管理变得越来越松散。   

 三、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减负”之后,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中国教育晋升体系没有更改,课业减少了,教育过程宽松了,但是孩子并没有彻底摆脱参加高考的命运。正如此,曾经追在孩子屁股后头督促他学习的老师不见了,家长开始承担起老师的角色,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原本是应该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被挪到了学校之外的补习班、培训班。这需要家长更多精为和金钱的支持,间接削弱了寒门孩子的希望。  无论官方怎么“减负”,社会的资源、职位、上升通道都是有限的,社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对文凭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以前是考上大学就行,现在心,须211、985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甚至还需要有研究生学历。  减负最后的结果就成这样:国家减负~家长为了获得优势,增负~孩子累~国家再减负~家长再增负~孩子更累。 

 根据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在出台教育政策时,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家庭,采取特殊政策,增加早托班和晚托班之类的困难班。另外,要规范校外校外培训机构,提倡由学校开设四点课堂,延迟放学时间,增加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以解决放学后孩子无人接,无处去的问题。  

 二、严格要求学生、从小就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遵师重教等教育。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严格按照校规行事。 

 三、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要提高,要严历禁止课外补课现象,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