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市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 | |||||||
|
|||||||
民宿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切入点,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一、民宿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是民宿满足了当代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新需求。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时代,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度假逐渐成为常态化消费,也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之一。单一的观光旅游、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旅游需求必然随之细分、升级,在地体验、个性化需求、非标准化产品、中高档消费也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选择。民宿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新趋势。 二是民宿满足了当代推动乡建运动、倡导乡村复兴的新诉求。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另一面是乡村空心化、乡村社区的衰退,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大量农房、农地被闲置,乡村没有了发展的主力,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乡村生活的延续。民宿作为一种倡导精品主义、由精英人群主导的新生力量,将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创新的重要推手,提升乡村的存续价值。就如莫干山计划一样,基于返乡与乡建思潮,让怀着乡愁的高知群体找到用武之地,满足当代人期盼乡村复兴的愿景。 三是民宿满足了当前中小资本进入旅游生活消费领域的投资新诉求,满足了部分人上山下乡、返乡创业的新需求。民宿作为一种基于小个体的个性化旅居产品,构成了当代中小资本进入旅游生活消费领域的重要载体与切入口,满足了当代城市人,特别是一批高知人群下乡、一批进城人员返乡创业投资的新需求,为旅游领域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民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层次较低,产业链未获有效延伸。民宿经济总体停留在“山山水水”上,农旅结合不深,开发的旅游农产品不多,农产品附加值未得到充分体现。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开发地点多处于农村,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接待规模不大。不少农家乐由于受到投入资金、经营规模限制,经营效益普遍较低,对农家乐业主和周边农户农产品的产业带动不强,对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明显。 2.地域特色不明显,文化附加值未有效植入。当前,各地民宿经济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比如德清“洋家乐”、“乡村民宿”,又比如桐庐的“牛栏咖啡”、“猪圈茶吧”,再比如临安的“太阳公社”。它们不同于传统的“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买农家货、享农家乐”,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植入了艺术元素,成为一种来源于乡愁又高于乡愁的感观享受。但是,从总体来看,民宿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个性缺乏,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等问题。 3.产业发展缺乏监管,经营游走在违规边缘。民宿经济的主体是农民自主经营的“吃住游”项目,由于受投资规模以及经营理念的限制,其生产经营按照工商标准来看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准入门槛低,现在不少农家乐、农家客栈存在低水平竞争、服务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关部门应出台与民宿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类指导标准。 三、发展民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依托特色小镇发展民宿,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发展规模化民宿。按照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要求,各地选取一批具有独特人文自然风景优势的小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如丽水的发展模式,依托特色小镇发展民宿经济,如龙泉的青瓷小镇、莲都的大港头镇,以镇带村,以镇带动民宿。依托景区景点来发展民宿,以景区和景点为支撑,带动民宿经济发展。依照打造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产业融合和产值带动,对民宿产业集聚区的镇、村进行规划引导,发展相匹配的特色种养殖业,将蔬菜瓜果、水产养殖、花卉种养等基地与民宿进行联动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体验内容,提升民宿魅力,带动农户和村集体收益。 2.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品牌符号,培育公共品牌,发展品牌化民宿。目前旅游民宿已成为一个潮流,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民宿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通过突出重点,创立一批品牌,以增强市场竟争力。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针对村庄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打造多元化、在地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格局是浙江民宿应走的特色经营道路。民宿产业与传统农业一样,都有经营规模小、资本投入偏弱等问题,没有整体依托,单个民宿的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建议政府通过一揽子政策的指引,将地区民宿形成合力,使多元形态的民宿披上高识别度的品牌符号,打造区域民宿公共品牌,公共品牌的建立能有效地提升整个地区的知名度,适合整体打包营销。通过民宿的品牌化建设推动其向品质化和规范化发展,从而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 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民宿经济的硬件建设。政府要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惠农项目资金合力扶持民宿经济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行动,整合设立专项资金来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文明村风村貌改善,来推动万众创新,万众创业。把环保、农口以及宣传口等多部门的补助资金有效进行打包,重点投向民宿经济短腿的基础设施以及外延文化设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