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公交站台管理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14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交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和旅游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公交车站站台和站名还有许多不规范和需要调整的地方。城市公交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公交站不但发挥着城市地理标签的作用,更默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规范我市公交站台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目前我市公交站规范性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公交车站台设施不规范

有的公交车站台没有站牌,有的站牌被“牛皮癣”占领,有些站名看不清。目前绍兴市内不少公交站台都配置了电子站牌,有着形象美观、到站提醒明确、易后期更换内容等优点,为绍兴城市公交发展增色不少,但这一优势并未在全市铺开,只在部分重点“大”站做了设置。

      (二)部分公交站名名称不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同站不同名。比如绍兴市民一直熟悉的城市广场这一站,据笔者了解,目前有几条线路为了方便游客把很多景点名纳入公交车站名,把原来的华联商厦(城市广场)站更名成了华联商厦(秋瑾纪念碑)站,但是这只涉及其中几条线路,不少公交线路仍是华联商厦(城市广场)作为站名,对于同一站台不同的公交线路却有不同的名称。二是公交站名不规范、纠错不到位。比如之前有绍兴晚报关于越城区银都花园小区一带的地名,是大校场还是大教场名称的纠错报道,当时已有了规范的定论,“大教场”的名称才是正确的。在报道后,反映的银都花园小区西面的公交站台和附近站台已将站牌上的“大校场”改为“大教场”,各条线路上涉及这一站点的名称也已全部改为“大教场”。但实际上,这一站名的更换并不到位,并非已对全市涉及这一名称的所有站牌进行更换,比如35路、36路,公交站台的线路牌上仍是“大校场”,纠错效果并非满分。三是公交站名更新不及时。随着城镇体制改革的推进,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更名、更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相应的公交站名却未能及时更新,比如部分早已由镇改街道的站名仍保留着原状,再比如目前位于平江路的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已整体搬迁至城南的市立医院一月有余,原址已变为越城区人民医院,但其涉及的11路、35路、36路三条线路站名也没有及时更换,仍为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二、若干建议

一是进一步规范公交站台配套设施。解决公交站台规范化管理的细节问题,包括统一公交车站台的形式、统一标识标牌设计、尽可能的配置电子站牌,站牌上要有明确的站点、始发时间、末班时间、两车间隔时间等,并且对于站牌要定期管理,防止“牛皮癣”等对站牌的非法占用。

   二是及时调整、统一公交站点名称。定期核查公交站台、线路名称,保证公交站点名称的规范性,纠错务必做到齐、全。及时更改名不符实的公交站点名称和语音播报,对于政策性更名、变址引起的公交站名更换,能做到主动跟进、及时更名,避免误导事件发生。公交站点名称应具有稳定性、指向性和唯一性,以便民为基本原则。

三是进一步加大公交督查力度。建议专门成立公交督查组,不定时、不定地地进行督查。对各线路营运车辆营运秩序、安全工作、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设立相关的公交举报热线或者网络反映平台,让群众投问有门,及时掌握信息,有疑必纠,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社会监督员,对公交各项服务进行监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