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行专项整治的建议 | |||||||
|
|||||||
一、案由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成为一个热门消费领域,并形成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养生保健服务除了部分医疗机构增设这方面养生保健服务外,社会上更多形式各样的中医养生馆、足浴店、美容美发院、娱乐休闲会所等非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中医养生服务。这些养生机构为了追逐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营销方式吸引和诱导老百姓,生意非常火热。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行业比较混乱,消费者投诉多,有直接投诉于市场监管部门、12345电话投诉平台或新闻媒体网络电视曝光等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夸大和虚假宣传。在推销保健产品及服务上,普遍存在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把普通食品宣传成具有强身健体的保健品,把保健品吹嘘具有治疗功效的“神药”、“仙药”,可以包治百病、永葆青春、长生不老。老百姓对于这些诱人的广告宣传容易被忽悠洗脑,尤其是老年人。 2、诱导欺诈。有的商家打着中医养生的幌子,利用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女性美容美体、儿童健康益智等心理,通过免费体检、免费试用、赠送礼品等为诱饵,邀请所谓的资深“专家”或“博士”进行养生保健咨询、评估、指导等方式,诱导老百姓高额消费。 3、价格虚高。以折扣优惠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充入大量现金,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往往价格虚高,消费不透明,收费项目及价格不明确等,消费者意识到价格昂贵或效果不明显需要退款时,就会受到商家的阻扰而产生纠纷。 4、无证无牌非法行医。养生机构的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贴敷、药膳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存在不合规范性,有的甚至是无证上岗或超范围服务,导致消费者“养出”一身伤,美容变“毁容”等身体损害事件。 三、对策建议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存在诸多合规性问题,尽管有些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但对群众健康和社会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引导健康有序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严密督查,行业内部也须自律,给老百姓一个安全有效、透彻明亮的养生消费环境,真正对老百姓起到健康促进作用。因此,开展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专项整治,刻不容缓!具体建议如下: 1、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联合执法。按照《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规定以及“谁许可、谁监管”的原则,市场监管部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医保健行业的监管。对无照经营的市场主体依法进行查处,对无证经营的,下发限期整改,并告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管,从而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2、严格把控保健机构的审批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在审批营业执照时必须严格审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营业许可证及经营范围,核查其收费标准。杜绝虚标价格乱收费,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杜绝非法从业,保障消费者安全。 3、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监管部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以及明察暗访等各种手段进行主动督查监管,如服务机构有关营业执照、经营凭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相关资质证明、监管部门投诉电话是否置于服务场所的醒目位置;是否超范围服务;是否无证上岗等,查处问题依法处理。 4、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规范服务内容。通过对从业人员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培训、认真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效及技术能力,杜绝舞弊行为随便买卖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定期对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实际培训授课,证书颁发等情况进行实地监督检查。 5、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接受正规保健服务。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消费者在选择保健机构时,应注意其营业场所内是否悬挂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留意营业执照中经营机构的名称、地址,尽量在取得上述证照的经营机构接受保健服务。通过开设电视养生节目、进社区健康宣讲、公共场所科普图文宣传等对老百姓进行养生文化传播,让老百姓了解健康养生知识,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中医养生理念,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并促其规范健康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