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基层单元“民主村落”建设打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3-07-06 浏览次数: 字号:[ ]

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新昌县人大坚持触角下沉,深耕基层,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向村级延伸拓展,向最基层走深走实,以“阵地四化、民主四步、履职四到”机制为抓手,以澄潭街道为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开展“民主村落”建设,打造了接地气、冒热气、带着烟火气的基层民主生动实践,进一步畅通了基层民主的“最后一公里”。

一、“四化”赋能民主矩阵,从“有章有法”到“有声有色”。延伸拓展基层单元建设民主半径,建全建优全过程人民民主村级实践的窗口平台,以“四化标准”打造民主村落矩阵,让微小基层单元的人民民主可感可触、有声有色。一是显性化布局。结合村社特点,推行“人大+”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篮球场、议事亭、公园、长廊等阵地,将人大元素自然融入,建设民主广场、民主小苑、民主乐坊等微阵地,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开花的生动局面。二是标准化建设。以镇级标准打造村级阵地,推行一个代表联络室“主单元”和N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微单元”的“1+N”标准化阵地模式,一村一品开展创建,每个村凝练创建主题,落实专项经费、选聘兼职工作人员、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全面公开选区代表信息,推动民主村落建设有形更有效。目前,棠村“海棠花开”、梅渚村“古韵新声”、董村“乡村善治”等一批民主村已初具成效。三是制度化管理。坚持“小平台”“大体系”,规范村级联络点选民接待、学习培训、代表督事、人大数字化智治运行等方面制度,支持和保障站点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基层民主的工作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全面优化升级。四是数字化解码。以联络站二维码、代表二维码“两码”为抓手,搭建“您‘码’上说我马上办”线上平台,让群众随时了解人大动态,并对人大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联络室和代表收到短信提醒,随时回复选民意见建议,让“家门口的声音”被听见、被关注。

二、“四步”实践民事民办,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以阵地为依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重大牵引,紧扣“大家的事大家办”主线,打通说事、议事、办事、督事的全链条,畅通群众“我发声”“我作主”“我参与”的民主渠道,打开“民情—民智—民生”的转化渠道。一是小微记事汇民情。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村内各实践点和数字化平台,推行“小微记事簿”民意收集机制,人大代表“一人一簿”,联络站一周一汇,通过常态走访、轮值接访、线上受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身边的“需求建议”,并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进行研商,综合调研情况,摸准群众诉求,确定村级议事事项。二是小苑议事聚民智。将说事议事平台送到群众家门口,坚持随时议随处议,充分利用公园、长廊、凉亭等阵地,推行“民主小苑”议事会制度,建立起以人大代表、街道干部、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为固定成员,职能部门、共享法庭、专业人士等非固定成员按需参与的“4+x”多元主体议事架构,议出村民的真实想法,议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议出村集体发展的未来方向。特别是坚持以民情小事解决民生大事,议出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方案、经验性举措。如针对某低收入农户提出的家门口就业难问题,经过棠村议事会多方议事,澄潭街道推出人大代表助力共富工坊行动,惠及更多群众奔富增收;针对农村邻里纠纷较多现象,在解决单一纠纷基础上,经过村级议事会广泛汇集民智,构建代表“学法—用法—说法—督法”全链条工作机制,吸纳29名人大代表参与,走出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三是微事三办解民忧。为精准回应群众诉求,对群众的反映的家长里短、微小琐事,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建立分类办理制度,分解为“小事随时办、急事立即办、难事集中办”,逐一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以“短平快”高效解决百姓身边“小急难”。今年以来,已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26件,答复满意率100%。四是五步督事惠民生。聚焦村级发展和群众关切,出台“村里事”议事章程,凡涉及民生实事、重大项目等,需经村两委干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议事会讨论、村务公开栏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在项目的征集、确定、实施、监督、评价等各环节设立人大代表和群众观察点,全过程参与、全流程监督项目征集、会商、提交和票决,在“挑刺”和“找茬”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水平,让民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四到”畅通代表履职,从“有来有往”到“常来常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双向打通代表群众联系梗阻,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渠道,以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成果清单四张清单为引领,推行述职、联系、走访、帮扶四到村制度,让“代表常来、实事常办”成为民主村落鲜明标识,构建代表在身边的履职实践。一是述职到村。打破常规述职模式,利用广场、公园等村级阵地,定期开展代表、议政员述职活动,将代表履职情况“送”到选民家门口,以家门口实事向选民述职,选民采取“考、查、谈、评”的方式,面对面向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立体式、全方位考评。今年以来,在澄潭茶厂、梅渚村等地累计开展述职14场,向803名选民做述职报告。如第七选区王飞波代表在棠村“民主广场”向50名选民代表作年度述职报告,重点报告“景区村庄建设”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工作,家门口的述职模式走新更走心,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二是联系到网。织密织细人大代表履职网格体系,将街道辖区划分为38个网格,选区28名省市县人大代表、38名议政员、79个专兼职网格员、87名“民情联络员”形成了209个“微触角”包干网格,科学分组联系群众,常态化开展日常联系、定联期系、集中走访,进一步实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三是走访到户。坚持人大代表“勤跑腿”,群众“少跑路”,明确代表进网格每月不少于一次,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走村入户常态收集民情民意,定期整理形成书面材料。截至目前,收到整理民情信息2165条。同时,组织代表通过调研、视察等形式,对代表议事活动所形成的承诺事项进行督办和“回头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帮扶到人。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和领域优势,开展人大代表、议政员一对一结对低收入农户、一对一助力共富工坊行动,开展送项目、送技术、送岗位活动。今年以来,人大代表已累计走访低收入农户41户,开展节日关怀、送达幸福清单243人次,推动11个共富工坊落地运行,流转盘活林地、荒地6300余亩,900余名农户平稳增收。




来源: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