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融合 队伍提升 服务增效 丨人大澄潭街道工委“235”工作机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 | |||||||
|
|||||||
今年以来,澄潭街道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充分利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成果,创新构建“235”工作机制,通过阵地融合、队伍提升、服务增效,全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一、深化融合,建立“街道+村企”两级阵地 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核心,村企代表联络室为主体,划分联系网格,融合打造多个生态文明建设民主监督微阵地。一是标准化建设。在基层单元“民主村落”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辖区特点,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管理、宣传等多项功能,规范专题议事、专项监督、评价反馈、数智运行等方面制度,支持和保障站点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有形覆盖。二是网格化管理。完善网格化联络体系,将街道辖区划分为38个网格,由选区人大代表、议政员和网格员包干网格,细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反馈落实,实现代表参与、履职区域全覆盖。三是数字化赋能。依托数字人大,以联络站二维码、代表二维码为抓手,在线上平台和“澄潭大脑”开设生态文明专题板块,及时反馈群众生态环境方面的身边事,实时公开澄潭辖区范围内空气质量、污水排放等环境指标,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二、合力共建,抓好“代表+部门+村社”三支队伍 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吸纳机关干部、村两委、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组建生态文明监督员、指导员、护航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触角不断延伸。一是坚持专业导向。依托人大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双向贯通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优势,在环保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引导代表立足本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性、实质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专业化意见建议。二是抓实下沉监督。依托代表联络站点,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走访,深化“小微记事簿”民意收集制度,建立监督记录、民意收集、建议清单等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履职“一本通”,有力助推生态环境监督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监督行动9次,收集群众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民情民意200余条。三是有效联动联通。落实政府、代表、村居多方联合协同,成立由街道牵头、代表参与、干部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凝聚生态保护建设合力,积极进村居、进企业开展监督,协同推进生态治理,落实整改。 三、常态长效,落实“收集+交办+监督+报告+数智”五步机制 以澄潭街道“微笑人大”工作机制为基础,提炼意见收集、建议交办、议事督事、总结报告、数智应用五步机制,以“微笑服务”为引擎,持续驱动澄潭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一是民情反馈常态化。确保民情反馈成为常态,通过定期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民情分析会,实现民情民意的快速汇集与精准研判,代表建议现场交办,打通民意反馈的“直通车”。二是建议办理闭环化。进一步完善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交办—跟踪—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生态文明督事议政,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情况,开展月度交流、季度汇报、年度报告,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全流程监督,确保办理质量与效率双提升。三是问题整改清单化。坚持系统集成,在“澄潭大脑”建立生态问题整改销号系统,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推进生态问题整治整改。针对澄潭江整治问题,建立澄潭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整改工作清单,推动街道办事处“一事一策”,精准落实问题整改,完成非法侵占河道种植作物、污水排放处理等问题整改6处,有效改善了澄潭江两岸生态环境。 下一步,新昌县人大澄潭街道工委将继续深入贯彻上级部署要求,聚焦源头治理、精准治理,汇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创新实践。 来源: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