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促提升,诸暨致力打造“枫桥式”代表联络站“实践样本”
发布日期:2024-08-13 浏览次数: 字号:[ ]

诸暨市把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以“履职服务中心、代表服务群众”两轮驱动,规范化建设运行代表联络站的“实践样本”,实现“群众常来常往、代表常在常办”。

一、建好“主阵地”,扎实推进规范建设

立足人大职能和代表职责,搭建建设标准、活动规范、社会认可的代表联络站。一是“明”标准。制定出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手册》,明确标牌名称、信息公示等基本要求,按照“七有”标准进行建设管理。二是“规”制度。统一规范活动接待、办理流程等多项制度,完善《人大代表责任清单》,从效能作风、日常履职等方面开展精准评价。三是“立”示范。对店口、枫桥、山下湖等镇级代表联络站进行迭代重塑,形成人大履职链、特色参观线,实现“既有实事可办,又有制度可鉴;既有产业发展,也有风土人情”。

二、织好“民生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深化“小微”基层单元建设,延伸人大履职触角,倾力解决群众身边难题。一是“近”距离。在珍珠、袜业等9个行业产业地挂牌成立代表联络室,方便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发现解决问题。二是“建”特色。深化联络站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比如璜山镇人大围绕“传承”和“履职”,在古建筑营造艺术展示馆等地设立代表联络室,为非遗传承植入人大元素。三是“增”实效。以联络站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代表“双岗建功”作用,扎实走好履职道路。比如傅苗芳代表,积极放大从业者优势,解决20余人的“租房难”问题。

三、搭好“云平台”,优化代表履职服务

持续优化代表履职阵地,拓展丰富代表服务功能,推动代表联络站工作更上台阶。一是“慧”履职。依托人大数字化平台,综合集成“代表码”“联络站码”等场景应用,实现代表线上全天候服务,有效减少建议办理等工作量。二是“存”档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各级代表建立履职档案,按年度登记赋分,作为代表考核重要依据,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三是“优”服务。持续推动“局长·代表面对面”、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等系统贯通落地,激发人大数字化改革“乘数效应”,实现人大核心业务“网上办”“掌上办”。




来源:诸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