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 多维共治 新昌县构建立体化基层民主实践体系 | |||||||
|
|||||||
近年来,新昌县从基层民主的多个发展维度出发,融合各方力量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为主抓手,以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了村社一线的基本单元、站庭融合的治理单元、产业融合的发展单元等多种民主形态的基层民主建设,助力打造围绕中心、助推发展的基层民主实践。 一、注重可感可及,建好“家门口”民主 以县代表联络总站为引领,以12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为支撑,推动基层单元建设向农村、社区覆盖延伸,形成基层单元建设扎根基层的总体布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持续性、整体性地参与民主提供了重要渠道。 一是构建乡镇集群。按照“四区两室”布局,强化阵地提升、功能完善和制度重塑,“一乡一品”推进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软硬件建设整体得到提质提效,“一乡一品一特色”取得一定成效。如澄潭街道以“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核心,建立“微笑人大”办理机制,回应民生关切;南明街道构建“三听三提三督”机制,拓宽群众民主参与渠道,促进代表作用有效发挥。 二是打造民主村社。坚持触角下沉,深入基层,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向村社延伸,畅通基层民主的“最后一公里”。以显性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制度化管理、数字化解码等“四化标准”来打造民主村落、民主社区矩阵,紧扣“大家的事大家办”主线,建立小微记事、小苑议事、三办微事、五步督事工作机制,推行述职到村、联系到网、走访到户、帮扶到人四到村(社)制度,让基层单元的人民民主可感可触、有声有色,让“代表常来、实事常办”成为民主村社的鲜明标识。目前,已创建梅渚“古韵新声”、钟楼社区“睦邻善治”等民主村社21个。 三是延伸小微单元。持续拓展基层民主触角,将民主决策融入到小区治理中,进一步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以选区为单位打造社区代表联络室,积极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三级组织框架,建立由党组织领导,人大代表、两委代表、联系指导员、小区代表、居民代表、社区网格员、红色指导员、社会组织代表为主体,事件涉及居民、法律顾问等为临时成员的“1+8+X”自治力量,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目前,已建成新天地小区等民主法治小区4个,积极打造“七彩五邻”“米海茶话”等自治品牌,助推老小区“开转封”、非遗共富项目引进等,进一步畅通了基层民主“最后一米”。 二、推动共建共治,发展“治理端”民主 着眼助力基层治理,持续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有效整合人大与法院的平台资源优势,推进“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阵地一体搭建。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人大代表+共享法庭”组织架构,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部分村社人大代表联络室等设立15个共享法庭。选优配强解纷队伍,聘请当地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人大代表作为庭务主任,协助法官参与共享法庭建设,引入100余名有调解经验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累计培育典型案例20个、法治带头人30余名。与法院联合制定《关于协同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共享法庭建设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配套设施、人员力量等工作要求以及人大代表和法官的工作职责,推进标准化建设、有效化运行。 二是机制贯通协同。人大代表、联系法官每月开展联合接待,每季开展情况交流,积极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建立人大监察司法工委、代表工委与县人民法院等的联席会议机制,动态研判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了解掌握各类潜在矛盾风险。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优势,建立“人大+法院”“定期+随机”联系协同机制,针对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法律规定空白、不完备等情况,由人大代表通过立法建议、合法性审查等方式保障法律良性运行。 三是功能融合增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共享法庭进村社、进项目。聚焦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针对性开展解纷工作,通过法律咨询、法律释明、政策解读、法治宣传、调解指导等,助力纠纷源头治理。2024年调解诉前纠纷460余件,成功425件。如南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成功调解2起因老旧小区改造产生的长年信访矛盾纠纷。儒岙镇积极推广和丰富“代表说法”广播栏目,运用“法官说法+代表说理”新模式,用家乡方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4场,受众1000余人次。 三、强化助力助推,拓宽“产业链”民主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汇聚专业领域人大代表,推动基层单元建在产业链上,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履职平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站点建在产业 “一线”。紧扣新昌产业结构和特点,融入式搭建产业链上的基层单元,将人大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上。已建成产业代表联络站2个,延伸拓展商会、景区等联络室5个。如积极发挥茶叶、轴承两大产业人大代表作用,分别在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 “中国茶市”和轴承产业创新综合体中,建立了茶产业和轴承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行 “联络站+协会+产业创新综合体”模式,推动代表活动在联络站,协会作用发挥在联络站,产业创新综合体研发服务在联络站。 二是职责履行在产业 “前线”。出台县人大基层单元建设 “三力三提升”和县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和代表履职规范,对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和代表职责予以明确,推动运行规范、履职高效。如茶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 “代表茶话”活动,线上线下邀请政府部门、茶商、茶农进站座谈,收集 “大佛龙井”茶叶公用品牌提升、优质茶种培育等意见建议360多条。轴承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全国首届轴承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工作研讨会上推介新昌轴承产业,反响良好。 三是作用发挥在产业“主线”。紧贴产业发展 “主线”,把代表履职岗位和工作岗位协同贯通,开展“双岗建功”专业化履职。撬动代表带领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形成体系的良性循环,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如茶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就茶产业补助政策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加大茶产业资金扶持、提升茶产业补助资金精准性、科学性等意见建议18条,得到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主动进站与代表开展协商,新一轮茶业强县建设资金补助实施细则共14项补助举措于2024年4月正式施行。 来源: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