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当前 立足长远 切实改善绍兴大气环境质量 ——关于我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一、我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这一目标,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台了《绍兴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控制和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各监管部门将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监管网络,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环保执法。相关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进一步明确环保责任,加强节能减排。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市民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明显加强。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推进。一是重视工业废气治理。严格项目准入,积极推进脱硫减排工程,推动除尘和废气治理项目建设,以清洁燃料替代高污染燃料,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2012年以来,我市热电水泥企业已有9家企业19台机组完成炉外脱硫改造、5家企业6台机组完成脱硝改造;印染企业“煤改气”工作已完成89台改造,按计划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天然气覆盖范围内企业改造计划;1598家企业实施了落后产能淘汰,共淘汰落后印染产能29.7亿米、化纤产能34.8万吨、织造产能11.5亿米,关停铅酸蓄电池企业60家、电镀企业29家。二是加强各类施工工地监管。开展全市在建工程现场管理专项整治,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的专项监测和重点工地的现场检查,建立扬尘污染整治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强化渣土运输和弃置的管理,努力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全市仅去年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近200次,要求30多家工地实施限期整改。三是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通过强化尾气检测、淘汰高污染车辆、推进公交车更新升级、开展油气回收等措施,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推进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12年,全市共累计注销老旧车、黄标车3700辆,转出7000多辆。四是实施餐饮油烟和秸秆焚烧控制。通过严格排污许可管理、推广油烟净化装置、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组织联合执法等多种手段,强化对餐饮业油烟污染的治理。同时结合“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重要公路干线和重点禁烧区域秸秆焚烧的监管。 (三)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十一五”以来,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累计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0732吨;环境空气几个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中,除可吸入颗粒物近年来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外,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年均值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基本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气环境监测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我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2013年1-3月份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绍兴的优良天数比例仅为44.4%,细颗粒物(PM2.5)平均值为8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值为113,属于轻度污染,全省排位第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污染总量仍然较大。目前,我市的工业尚未完全脱离粗放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且印染、纺织、化工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仍居前列,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目前仅市、县就有热电企业19家,印染企业近300家,年用煤量近1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5万吨,转化生成PM2.5为10万吨左右,我市50-60%的PM2.5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工业。另外,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热电、化工异味对局部区域空气的污染仍时有出现。 (二)各类工地面广量大,城市扬尘污染问题突出。我市现有各类在建施工工地88个,有的还有明确工期要求,扬尘污染防控工作压力很大。由于开工量较大和建设力量相对不足,使得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部分队伍缺乏必要的环保业务培训、施工工艺落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工地的扬尘污染及运输车辆扬尘比较严重。 (三)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排气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00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且尚有黄标车2万多辆(其1辆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Ⅳ排放标准)。同时虽然我市已实施对新登记和外地转入机动车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但目前我市的油品质量还滞后于环保的要求,明显影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依然突出,群众时有投诉。规模以下的中小餐饮企业大多分布在居民住宅小区周围,低成本经营使得油烟污染治理投入意识薄弱,一些餐饮企业在无污染防治设施情况下开业经营,群众反映较多。 (五)协作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未完全形成政府领导、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的环保大格局。如对餐饮油烟的控制方面,需要环保、城管、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但在日常监督中,相对固定的联防联控机制尚未有效形成,造成了整治成果不长效,违法违规行为屡查不绝、屡禁不止的状况。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意见建议 整治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针对本次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准确分析绍兴大气污染现状和成因,及时制订公布治理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和监督,建立并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评价,花大力气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合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多方协同、点面结合共同推进。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各综合协调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环保执法的联动机制,高位协调,密切合作,多层设防,综合治理。要针对监督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和死角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逐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属地责任机制,共同承担起大气污染的防治责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管理体系。要严查破坏大气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重点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力度,严肃追究违法者和失渎职者的法律责任,以铁腕治污的行动,不断提升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三、突出防治重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要围绕“以更大的力度实施‘蓝天工程’,力争三年实现大气质量有较大改善”这一目标,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研究制定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继续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计划,加快关停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和工艺;加大对城市建筑施工、拆迁工地、渣土运输等重点污染区域(源)的监管力度,实行绿色文明施工,加强城市扬尘控制;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防治,推进高污染车的强制淘汰和限行工作,鼓励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加快油气回收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油品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严控餐饮油烟排放和减少秸杆焚烧污染;以增绿扩水为着力点,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增强生态增容减污能力。 四、保证资金投入,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财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积极引导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投入,将应补助的大气污染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每年保持适度的增长幅度。市直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论证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绍兴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事业,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一些环保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补贴、对落后产能淘汰给予一定的补偿、对推广应用新技术给予补助,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防”、“以奖促治”等方式,提高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综合整治大气环境质量,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普及相关大气环保知识,使公众能正确认识大气污染问题,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形成合理、良好的社会预期。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大气质量预警机制,使群众在遇到极端气候条件下,也能相应做好预防应急措施。要创新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洁空气行动,自觉践行符合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营造改善绍兴大气质量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文/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