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 | ||||||||
| ||||||||
[近年来,我省各地人大不断深化预算监督机制,尝试通过绩效评价使预算监督从“管住”向“管好”转变。去年以来,嘉兴市秀洲区人大常委会以政府专项资金为突破口,通过出台绩效评价监督办法、借助第三方力量、邀请各路专家“三堂会审”等方式,探索实践了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监督新模式。] “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部分引进项目运行不理想,将延期拨付第二笔经费……区水利局二级供水管网联网完善工程专项结余资金1014128元,将上缴财政部门并按规定调整部门预算……”2014年2月27日,在嘉兴市秀洲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秀洲区政府汇报了2013年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整改落实情况。 截至2013年底,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共对秀洲区17项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查出问题22个,致使数个项目被暂停、部分专项资金被延期拨付。 近两年来,秀洲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人大预算绩效监督,通过出台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价、邀请多方专家集体会审等方式,使预算绩效监督从形式向内容转变,走出了一条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监督新模式。 倒逼政府开展绩效评价 近年来,秀洲区的政府项目资金总量不断增加,仅区级财政(未包括中央、省、市配套资金)就从2009年的7.87亿元,增至2012年的10.7亿元,2013年已达11.51亿元。细看这些项目,其中不少项目动辄数百万、上千万。 这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一直都是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实施财政监督的重点,力促其做到专款专用,花得明明白白。可事实上,钱虽花得明白了,但它是否花在刀刃上,花出了多少效益,却始终是个谜。 自换届以来,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在不断推进全口径预算监督的同时,以政府专项资金为突破口,积极推进预算监督从“管住”向“管好”转变。2013年3月,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多次赴外地取经的基础上,起草了《嘉兴市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监督试行办法》,并于当年5月,经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该办法明确提出,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对区级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情况组织抽查并听取汇报,必要时可就某一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开展调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依照法律程序就区级政府专项资金在使用绩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给予答复。 当年6月,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了对2012年度秀洲区17项政府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财政资金11382万元,占2012年区级项目经费总支出的35.7%。其中涉及民生的绩效评价项目共10个,涉及财政资金7604.5万元。此外,区人劳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专项资金等5个项目被列为重点监督项目,涉及财政资金3106.6万元。 然而,当这份《嘉兴市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监督试行办法》送到秀洲区政府时,区政府和财政部门却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本没评价,拿什么向人大汇报?如何应对人大的询问?”接到人大的监督方案后,秀洲区财政局按照省、市相关办法精神,对照区人大的监督试行办法要求,马上对全区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安排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倒排了绩效评价工作时间表。区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他们也早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也想看看这些专项资金到底用得怎么样,可由于人手紧、机构改革等原因一直未启动,“这次人大率先启动绩效监督,也就‘逼’着我们马上启动这项工作。”2013年10月,秀洲区财政局正式发出了《关于开展2013年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评价对象、组织实施、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与标准、问卷调查、评价时间等6个方面要求。与此同时,17个项目的相关单位也马上启动了绩效自评工作。 自此,秀洲区正式拉开了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大幕。 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 翻开秀洲区的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笔者发现,虽是第一年试行,可其制度设计却相当严谨:询问查证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评议法……各类评审办法,相辅相成;部门自审、财政初审、中介抽审、集体会审……各个评审环节,环环相扣。 说起这套制度设计,秀洲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徐堃荣认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评价,是此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撒手锏”。他说,以往一些项目单位进行绩效评价时,要么自评,要么自行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这种“自己找人评价自己”的监督方式,其公正性难免受到质疑,而由人大主导引入专业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将会大大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013年7月,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委托财政部门从独立评审库中抽取了4家中介机构对人大重点监督的5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价。浙江中铭会计师事务所是被抽中的4家中介机构之一,参与评审的注册会计师施俭告诉笔者,他们此次评审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专项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二是这些资金使用后是否达到项目申报时设定的预期目标。 当笔者问及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进行评审,是否也会有一些人为的干扰,甚至影响评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施俭笑着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告诉笔者,每次登门到资金使用单位进行独立调查时,他们都不会事先告知被选定单位,调查时间也都是提前一天才告知财政部门,所以被调查单位根本没有“打招呼”的时间,也来不及在专项资金使用账目上做假,更不可能瞒过他们这些专业人员的眼睛。 “嘉兴市恒巨进出口有限公司融资利息117587.56元,融资补助额20000元不符合‘对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单项下质押贷款业务,按照基准利率给予利息支出补助15%最高限额2万元’的规定;嘉兴市捷豪清洁用品有限公司ISO14000认证项目补助1000元不属于补助范围……”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评审,施俭和他的另两位同事发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 2013年11月29日,秀洲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集体会审会,由区人大财经工委和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及第三方参评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5个重点监督项目的第三方评价情况进行了集体会审,分析形成综合评价意见。 “太震撼了!”看到眼前各单位罗列的一系列问题,参与评审的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世英直言“想不到”。她说,原以为这些专项资金使用都有管理办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这次评审却发现其使用过程中问题还真不少,有资金下去项目停了的,有要了百余万资金却一分钱没花的,也有些账目不全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用的。为此,她要求这些重点项目的评价意见,必须如实摆明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每一项每一笔,绝不含糊,不隐瞒,“评价就是为了查找问题、改进工作,只有把情况说清、说透之后,才能确定下一步如何处理。” 评价有反馈,结果要运用 “区人劳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项目,2012年度项目费整体使用率43.27%,在24个项目中低于50%的有14家,嘉兴绿康新材料公司2012年110万元,经费支出为0元。此外,嘉兴秀光生物技术等4家单位已拨付125万元,目前处于停滞状态……”2013年12月9日,在秀洲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秀洲区财政局局长张慧明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了2013年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直截了当地摆出了当年政府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使用率不高”、“项目公开性不够”、“财务核算不够规范”等22个问题。 结合专家综合评价意见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最终形成审议意见交区政府办理,提出了公开部门绩效自评、强化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部门考核机制等建议,以切实提升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评价要落实,整改有说法!”秀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冯家俊反复强调,绩效评价关键在于结果的落实、运用。在该次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第3天,区财政局便向相关单位发出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达预算控制数时调整项目资金的依据,“对绩效差的项目,在安排预算时从紧考虑,对绩效优良的项目优先安排或者适当倾斜”。 日前,区人大常委会已收到了5个区人大重点监督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整改报告书。从报告上看,各相关单位已对本次绩效评价中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整改,其中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共暂停拨付75万元,区水利局的二级供水管网联网完善工程的百余万专项结余资金也于2014年3月10日前上缴区财政。 据了解,为了确保这些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区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对部分项目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在听取2014年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情况时,一并听取区政府关于2013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整改落实和运用情况。 虽然政府专项资金绩效监督只是财政监督中的“冰山一角”,但它却成了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撬动人大预算监督从“管住”走向“管好”的“阿基米德支点”。今年4月,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又开始了上一年度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计划对33项政府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其中11项列入重点监督。 在谈及今年的绩效监督计划时,章世英表示,除了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的评价范围外,今年还将尝试向其他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延伸,并进一步深化绩效评价成果的运用。此外,为了确保这项绩效监督机制真正取得实效,秀洲区人大常委会还将在常规部门自审、财政初审、中介抽审的基础上,再单独邀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已评审的评价单位进行抽查,从而对这项绩效评价制度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据了解,下一步秀洲区委、区政府还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并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部门考核机制。 来源:浙江人大网 作者:许雁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